4月9日,一场“捕捉独特视角,深耕宣传内容”为主题的教师媒体素养培训在石室青龙举行。这是提升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行动之一,目的是培养教师会用善用媒体视角,发现身边的亮点、学生的优点,从而让师生树立以校为荣的自信心。
何为“斜杠青年”?
教师能变身“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需要如何历练?
带着这些问题
继续往下看
教师“斜杠”修养如何养成?
“斜杠青年”与操场上的单双杠无关,也与“杠精”无关。可用符号“/”表示,意义是双重身份。老师们还有哪一重新的身份呢?这就和三招中的第一招密切相连了。
妙招一:明确自己的定位——老师/记者
“在写新闻稿时,你的身份是什么?”培训伊始,刘小葵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很简单,老师们理所当然是从老师的角度,代表学校来写新闻稿,让社会、家长、学生知晓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但是,他却提出“换个角度看问题”,写新闻稿时,宣传员们要抛开老师的身份,跳出学校的界限,以一名社会记者的身份报道各项活动。老师,a.k.a.(又名)社会记者。
妙招二:明确读者身份——社会大众、家长、学生
宣传分为内宣及外宣,读者不同,撰写新闻稿时的遣词造句也不相同。同时,宣传员们需要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比如潜在学生的阅读需求可能偏向于入学政策、师资力量、学校环境等方面的介绍。
妙招三:了解新闻传播的规律——适当“蹭热点” 语言通俗易懂
在自媒体流行的当下,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吸引眼球对于新闻的广泛传播更为关键。宣传员们要擅于抓取活动中的亮点,适当“蹭热点”,活动类新闻甚至可以采用网言网语。比如,成华教育公众号在三八妇女节时巧蹭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热点,向全区各校老师征集自己母亲的照片。但同时,宣传员们需具备政治敏感性,切记莫触“红线”。
做 “斜杠青年”,发挥“斜杠”性能
身处新媒体时代,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是时代趋势,老师的媒体素养与学生的媒体素养有着密切联系,但国内目前关于培养老师媒体素养的研究资料甚微,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老师们展开培训或者设计课程,只有老师具备媒体素养的意识与知识,才能正确地认识媒体、分析媒体,然后使用媒体,最终达到传播信息,提升学生的媒体素养能力等教学目标。
当教师跳出“教师”的身份,站在记者的角度看孩子,那就不是看分数、看成绩、看习惯了,说不定会发现孩子们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发掘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性。
“斜杠青年”培训感言
党办主任陈艳红在交流中说到:“非常感谢刘小葵主任选取我们身边的宣传案例进行剖析,深入浅出、有理有据。讲座让我明白在以后宣传工作中要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抓住亮点、蹭上热点、讲好故事、发现需求、缩小题目、站在更高视角上进行新闻写作宣传,才是学校宣传工作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
“教育”并非只是
教生以知识
更多的是
育生之人格
石室初中
一直在为此努力
这条路虽远必至
(陈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