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熊猫路学校2021-2022学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会
百姓生活讯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能帮助教师研以致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2022年7月6日上午,成都市熊猫路学校召开2021-2022学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会。
会上,曹昌利老师首先汇报了体育组小专题《学校初中定向越野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曹老师分别从学校初中定向越野课程的问卷调查、关键词界定、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学生体会等几方面阐述了该小专题研究的内容及目前状况。定向越野基本素养是针对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一门学科是由诸多具体的内容构成的,而作为体育学科的具体项目之一的定向越野有其独特的锻炼功能。定向越野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该小专题已经使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法等研究方法,后期还会融入其他方法完善研究。目前,定向越野实践开展过几次活动,成效明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体育组老师下一步将继续梳理学校定向越野框架图谱以及实施路径。小专题研究就是引导老师从小切口出发,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升。
李洁琴老师代表《基于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馆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组作题为《探秘成都熊猫基地,涵育生态文明素养》的交流。李老师从馆校课程前期准备、实地场馆学习、课程后续三方面分享了此次成都熊猫基地馆校学习过程。成都大熊猫博物馆是全球首家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同学们认真了解了大熊猫从被科学发现到走出国门、享誉世界,以及中外科学家对保护大熊猫所做出的贡献,切身体会到在一个地球,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人类和所有生命的共同家园。
此次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了大熊猫的“前世今生”,感悟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升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更加坚定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信念。此次分享,再次让我们领略沉浸式馆校学习的课程魅力。场馆学习是学生通过体验来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是落实国家深化课程改革基本要求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在一年里通过馆校课程开发和实施,提升成都市熊猫路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丰富成都市熊猫路学校校本课程内容,培养学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教科室李国珍主任结合两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发言,她重点从课堂、课程、课题三个层面作分享。
课堂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高效课堂建设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都市熊猫路学校实施“忆学练达”课堂模式,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变革是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都市熊猫路学校的“熊猫·盼达”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创造力,教师成为了课程、教材、教学的研究者与创生者,进一步领悟 “爱善教育”理念下课程的丰富内涵,不断提高课程领导力,提升专业的成长。下一阶段的教育科研计划要求教师深入学习修订后的2022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根据教学主题等进行跨学科项目统整。
课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提质保障。教师需及时进行研究反思和课题反思,严格把握科研六个意识,坚持长期积累和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需沉下心来,善于捕捉时代的教育热点、趋势,寻求课题价值感,打开论证思路,确定研究重点,长期实践、思考、阅读、研究、写作,积累。李主任要求学校教师用课题聚集智慧的微光,专注建构专业知识,把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做细做深,强化成果意识,做成长型教师。
最后,成都市熊猫路学校丁雨光副校长就学校教科发展提出要求与展望,他强调,教育科研对个人成长和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真正的教育科研,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成长,也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学校。教育科研要舍得下功夫,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舍得深入学习,才可能有高品质的教育科研成果。目前,成都市熊猫路学校教科立项了各级课题,要落地落实,圆满完成研究过程,实现高质量结题。
本次总结会圆满结束。教育科研可为、可见,助力学校内涵发展,让每一位熊猫路学校教育人用教育科研的力量砥砺前行,奋起双桨,向更高更远的未来扬帆启航。
(来源:成都市熊猫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