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石半丁名师工作室
【摘要】 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农村高中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文学功底和文化积淀相对薄弱,有的学生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产生偏移,在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中迷失自我,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为单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偏重于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等现状,找到适应高考、适合校情学情的文化自信的培育方法是广大高中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在中西方文学比较中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增强高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农村高中 语文教学 文化自信 培育策略
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基于农村高中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文学功底和文化积淀相对薄弱,有的学生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产生偏移,在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中迷失自我,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为单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偏重于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等现状,找到适应高考、适合校情学情的文化自信的培育方法是广大高中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在中西方文学比较中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增强高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识储备,将课文内容与其进行整合,使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内涵,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审美情趣,在阅读教学开阔视野之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让这些文化的积淀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一、传统文化,助高中学生厚植文化自信之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追本溯源来看,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用来帮助高中学生厚植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为此,我们首先要归纳梳理高中古诗文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观。
(一)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其民本思想影响深远,高中教材中有《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见梁惠王》《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过秦论》《阿房宫赋》等篇章,均表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群为轻”的民本思想。
(二)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能得以延续下来,与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及广大民众秉承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甚至是一个重要因素。纵观高中古诗文中《苏武传》《离骚》《无衣》《采薇》《烛之武退秦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篇章无不充满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三)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当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纠结于人生和仕途的愿景与现实矛盾时,往往会寄情于江河湖海,聊以慰藉,在畅叙幽情中便产生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情趣,并形成独特的审美与文化。如《归去来兮辞》《赤壁赋》《滕王阁序》《念奴娇·赤壁怀古》《兰亭集序》《逍遥游》《春江花月夜》《明月几时有》等篇章。
(四)舍身为国的担当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色是崇尚责任与担当,这种敢于任事担当的精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也多有体现,如《离骚》《苏武传》《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展现出坚韧不拔、威武不屈、舍身为国的担当精神。
(五)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有一股精神力量,激发着读书人在青灯黄卷中奋发有为,那就是治学严谨的精神,高中古诗文中的《游褒禅山记》《张衡传》《石钟山记》《劝学》《师说》等篇章,这种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让读书人树立起坚定的意志力。
(六)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这是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高中语文教材中《苏武传》《短歌行》《滕王阁序》《定风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篇章是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有力见证。
(七)恬然旷达的处世哲学。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中国古代众多有识之士既有艰苦入世的心灵历程和清苦出世的豁达情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高中语文课文中.《赤壁赋》《定风波》《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归去来兮辞》等千古绝唱,显现出在他们身上的文化灵魂和人格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当然,高中古诗文中不仅局限于蕴含以上几种典型的传统文化,还有许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也值得我们关注,如《师说》中体现的尊师重教精神,《陈情表》中体现的忠孝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体现的包容精神,《北风·氓》《孔雀东南飞》体现的追求平等和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精神等等。
二、弘扬革命文化,强壮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教育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其中含有的大量红色故事、红色经典,体现出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理念运用到课堂中,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是培育农村高中生文化自信的途径。同时,对农村高中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承担历史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西方国家恶意进行文化渗透和入侵加剧,恶搞革命文化、糟蹋诋毁英雄人物和红色经典。同时,在众多价值观念和意识流混杂的当代社会,相当部分农村高中生受泛娱乐化等各方错误思潮的侵袭,有的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中迷失自我;加之农村高中的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文学功底和文化积淀相对薄弱,对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知识储备甚少。因此,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力渗透践行革命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一)优化革命诗词教学,深挖精神内涵
当前高中生对于这类诗歌作品理解不够深入,对其中的革命精神内涵理解较为浅显,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对革命诗词作品中的革命精神有正确深入的理解,使其再思想及心理产生共鸣。。例如,《沁园春.长沙》能引发学生对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顿悟。《别了,不列颠尼亚》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能引发同学们对“三观”的再审视,自强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囚禄记》引发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怀,《纪念刘和珍君》引发同学们红色革命道路的自信及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等等。
(二)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增强育人效果
举办革命文化主题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延伸。在关于革命文化的教学结束后,可以举办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我心目中的英雄”演讲比赛、“我的家国情怀”演讲比赛等活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延伸,既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挖掘教材中革命文化及革命精神,将革命文化融入校园建设,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几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高超智慧和治国理念,是培育高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在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大好背景下,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妙融入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体认修养诚信品德、守护平等公正、厚植无私奉献精神,让农村高中生在课文及其延伸阅读中去领悟其理念的先进性和独特魅力,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振内心强大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回避热点,大多要求考生体会认识家国情怀,感受民族精神,思考全球化等大背景和大格局;凸显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或要求考生在解读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时代发展的蓬勃气象,抒写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怀。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厚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积累积淀了写作素材,让学生考场作文时游刃有余。
三、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通过阅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出了一些中西方文化在情感表现上、人文精神上和艺术美感上存在差异的差异。情感表现上,中国文学坚持从一而终的理念,尚正义,重孝悌,贵仁和,尚中庸;西方文学重视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凸显个人英雄主义。人文精神上,中国文学强调集体主义,以人为本,崇爱国、重民生;西方文学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崇尚锲约精神,看重个人民主。艺术美感上,中国文学崇尚天人合一理念,西方文学善于塑造典型形象。崇爱国、重民生、尚正义等高尚情怀使学生提振文化自信,涵养正确价值观。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在中西方文学比较中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增强高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来源:泸县石半丁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