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讯 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项目从全省355个优秀教学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为全省37个(含高校、各地教育科研机构)获奖项目之一。2023年9月27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工作会在绵阳召开,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作为5个获奖成果代表之一与会作推广交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米云林作交流发言。会议旨在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省育人质量。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崔昌宏充分肯定了本次推广工作会的成效,并提出指导意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在全国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
成果概览
在二十多年的探赜寻绎中,川大附中人始终立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学科育人方式转型,以“学会研究”为驱动五育并举的支点,以“核心问题教学”为学会研究的抓手,以“问题”为教学逻辑起点,以“融入情境、问题导向、深度体验、贯通缄默、思维高阶、素养积淀”为教学逻辑主线,以“学科课程校本化,项目课程个性化”为课程开发实施的策略,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找到新结论”为创新素养落实的路径,以创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而从根本上发现和发挥个人的相对优势,奠定个人获得幸福的重要基石,使学习、生活状态始终处于积极进取之中。
成果效益
川大附中承续四川大学文脉,以“研究”为学校文化基因,师生共同坚守“全面发展 学会研究”信念,共同开展融研究性课程、研究性教学、研究性评价为一体的五育并举的校本理论研究及实践,形成鲜明的“培养-研究型”大学附中办学特色。以“学会研究”为主线推进的学科育人方式改革,带动了学校育人方式的整体转型。学校基于核心问题进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学科选修、校本等五大类、260门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00%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成为课堂常态。学科育人方式全面优化,成效突出,本一率及高分段均列成都市第一方阵,空军班连续三年飞行体验全国第一。学校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连续承办省、市、区重大学科教研活动,连续面向全国举办双新示范建设研讨会。教育部、空军总部、省委办公厅等领导与专家多次到校调研,充分肯定本成果取得的多方面效益。
辐射引领
即日起,学校将全面启动成果推广工作。在省、市、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给予的专业支持,各级行政部门给予的政策、资金保障下,学校推广工作将按照“方案制定”“会议启动”“推广应用”“资源完善”“经验总结”等五阶段依次展开,包括数字共享平台搭建、讲座培训、会议研讨、接待参观、跟岗学习、现场分享、回访指导、联合出版学术专著等多种形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可推广的成果清单,包括研究报告、各学期校本教研共构电子教案库、项目课程资源包、校本教研教师成果个案集、学生深度体验小论文集、学生学会研究小论文集、校本教研公开课上课评课议课实录、各级各类赛课视频实录、各级各类成果相关专题讲座视频、“课程节”“思维节”活动实录、论文专著出版集,如《人民教育》《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科学论坛》等刊物发表的系列论文、基于“核心问题”出版的系列丛书28册等,并与应用方同步分享学校新课程开发实施、新教材实施、双新背景下的考试命题研究等延伸研究成果。针对省内各市州及区县普通高中及初中学校的所有学科,重点开展以下三类应用:一是实践研究成果在薄弱学校的帮扶型应用,二是实践研究成果在跨市州学校的推广型应用,三是实践研究成果在新建学校的孵化型应用。特别对于学科育人方式尚未转变的学校,本成果更容易驱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落地。
川大附中作为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肩负着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本次推荐项目获奖,是对学校长期以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认真履行双新示范职责,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持续加强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不断彰显学校为区域赋能、为课堂创生的应有价值。
(文/图 :陈奥 袁小琴)
(来源:四川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