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举办成都市锦江区高中语文“三新”好课堂单元整合教学展评课决赛
百姓生活讯 教以潜心,研以行远。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日子里,锦江区高中语文“三新”好课堂单元整合教学展评课决赛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举行,成都市中学语文教研员袁文、锦江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易晓与锦江区的高中语文教师们共赴一场语文教育的盛会。
经过前期说课比赛的系列角逐,共有四位老师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本次赛课活动以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理念为指引,在学习任务的推进过程中,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第一堂课是由盐道街中学叶海燕老师带来的《革命征途上的爱与新生——〈荷花淀〉〈与妻书〉联读》。叶老师采用小组分角色朗读扮演的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品味文本细节,读出“爱”的三重境界——“浓情蜜意”“良师益友”“家国天下”。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勾连课内外资料,读出这样的“爱”对人物带来的成长变化。最后立足学生的生活,发现这份“爱”的传承与延续,感悟一群人的“大爱”成就了如今的“新生”。
第二堂课是由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郭汶童老师带来的《物我相融,中有真意——统编本必修上第七单元写景散文读写融通教学设计》。郭老师以“将《我与地坛》第一部分归于《问渠》杂志哪一专栏比较合适”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问题,以“地坛为史铁生呈现了一个怎样的自己”与“史铁生为地坛呈现了一个怎样的自己”为两个细支架,通过启发学生发掘史铁生与地坛的共同之处,在细致的文本解读与探讨分享中,发现地坛对于史铁生而言,是知音,亦是导师。最后通过阐发《赤壁赋》中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理解《我与地坛》“物我不分”的最终状态、“地坛在我”的生命境界。
第三堂课是由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雷婷婷老师带来的《高山仰止,探求君子之道——〈〈论语〉十二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联读》。雷老师以课前作业“选一句《论语》《孟子》中关于君子的描述,就一位你认为最符合君子之道的人物展开谈谈”导入本课,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答司马谏议书》《岳阳楼记》《出师表》中关于儒家君子人格的表述。再以学生小纸条中所提出的“做君子太难,不如做个‘小人’”的困惑引入本课的探讨话题——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论语》与《孟子》中所提出的“高大上”的君子之道。雷老师通过举生活当中的实例,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讨论分享自己所理解、自己所能践行的“君子之道”。
第四堂课是由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李加驰老师带来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诗词群文阅读》。李老师以“个性的生命色彩,不朽的诗意吟唱”为授课主题,对李清照诗词《声声慢》《醉花阴》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力求教会学生体会用诗歌呈现诗意的人生,领悟生命的状态与选择,欣赏生命的格局与境界,感受生命的困境与坚韧,最终去探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李老师通过抓住诗词中“黄花”的意象,来细品词人的愁情,又通过拓展《夏日绝句》《乱世中的美神》等篇章,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易安的多面形象与生命历程。整堂课紧扣李清照的女儿情、男儿志与文人骨,呈现了李清照卓尔不群的生命之美与时代磨难的生命之悲。
在四堂精彩的语文课后,由成都市中学语文教研员袁文老师作点评。袁文老师先以“情境”“守正”“整合”“聚焦”为四个关键词对四堂课进行整体评价。指出四堂课都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整合多篇文本,以学习任务为抓手,聚焦大概念、聚焦文本,落实教材所要求的单元学习任务。
针对叶海燕老师的课堂,袁老师赞赏其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挖掘文本细节的设计,能够聚焦文本特质,深入文本梳理出丰厚的“爱”的内涵。针对郭汶童老师的课堂,袁老师肯定她能够大胆地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抛给学生,在师生的讨论中得到解答,体现了语文课的生成性。针对雷婷婷老师的课堂,袁老师指出其紧贴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所呈现的问题,通过具有思辨性的讨论,由课本抵达社会,完成育人使命。最后针对本次赛课最年轻的语文老师——李加驰老师,提出对于年轻语文人的建议与期许。袁文老师的评课深入浅出,精辟独到,让在座的语文同仁受益匪浅。
最后,由锦江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易晓老师对本次赛课活动做总结。她从文本解读、课堂讨论、课堂生成、课堂思辨等角度对老师们寄予厚望,期待未来能够在赛课的舞台上看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
(来源:成都市盐道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