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先尊师。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感召更多的教师见贤思齐,我们聚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题,精心策划了《我与龙泉特校共成长》专题报道,致敬优秀的龙泉驿特教人!
付勇:龙泉特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让每个孩子发出自己的生命之光
生于斯,长于斯,愿报于斯
付勇,出生在龙泉驿区的一个小村庄。1985年,18岁的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一直扎根龙泉驿教育。39年来,从小学到中学,从一线教学到学校管理,从基层到机关,他先后在九个单位工作,足迹遍布龙泉驿城镇乡村。
2016年8月,他再次服从组织安排,扛起龙泉驿区特殊教育的大旗,到区特教学校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同时担任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曾获得成都市优秀教师、成都市第六届“万腾特教园丁奖”、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龙泉驿区特级校长等荣誉称号。
做有情怀的教育引路人
初入特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教育模式都发生了变化。面对变化,付勇通过读专业书、深入课堂、与教师交流、参加各种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对各类残障学生的认识及了解。同时,他带领班子成员,与全体老师一道,顶层建构学校的发展蓝图,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几经研讨,“让每个孩子发出自己的生命之光”成为学校的一致理想和追求;“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教育戏剧”“特奥”成为学校的三张名片。其中,IEP、教育戏剧在全市领先,IEP实践经验,在全区推广,促进了区域融合教育质量的提升。
特殊教育同样是教育,同样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适宜的发展,他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带领老师们不断改革探索,提高教育、康复质量,促进了特殊学生的全人发展,为孩子们美好生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作为特教人的我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世界里,总有一份感动在心头绽放,总有一份责任在肩上担当,总有一份使命在前方召唤。”付勇说,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好比在姹紫嫣红中迟开的花朵。命运的馈赠有先有后,应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尊重每一朵花的时令,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用专业成就学生的未来,静静地等待花儿绽放。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个好校长,必定能成就一批好老师
他们带着满腔爱与情怀
在红岭路80号相遇
从此这里每间小小的教室
装满了大大的爱
你听,他们的故事
平淡、琐碎、动人……
邓茜:至凡至简中,亦有动人之处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邓茜成为龙泉驿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同年,龙泉特校独立建制。12年来,从初春到深冬,教室、操场、图书室、办公室、会议室、资源中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从潜心教学到深入探究,从一线教师到副校长,学校的一砖一瓦都见证了她的每一次成长与蜕变。
当教育理想变得具象化
用深深的爱与理解悦纳每一个孩子
“我们的每一天就是学生虐我千百遍的真实写照!瞧瞧,他又在地上打滚了;听听,他就这么拍手大叫半节课了;天呐,你的头上又被他吐满口水了……”当教育理想成为一个个具体的情景,邓茜并没有退缩,而是用深深的爱与理解悦纳每一个孩子。
她说:“我们的孩子都极具挑战,除认知的缺陷外,往往伴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孩子们并不是故意要捣乱,或许是想要获得关注,只是表达方法还有欠缺。”因为明白,所以她从不会因孩子的“恶行”而厌恶,就算偶尔懊恼,但更多的还是包容;因为明白,所以她更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尽可能降低障碍影响,减少不当行为,让他们逐步适应社会。
坚持不懈练就过硬本领
用专业知识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爱
邓茜深知不能因为学生最终成就相对低而敷衍对待,不仅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灵,更要用专业成就学生的未来。工作中,她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师德和业务上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公开课、研讨课,虚心向同事请教。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以科学的技能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她通过在职读研于2015年6月取得特殊教育硕士学位。
除个人的成长外,她还坚持以教育科研促进全校的发展;向区内普通学校的资源室教师、随班就读教师、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支持服务,为龙泉驿区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在邓茜眼中特殊教育是一项有人类大爱观的崇高事业,但更多的是责任,是社会的责任,是作为“人”的责任。她说,“虽然平凡细微,但至凡至简中自有动人之处。不论是一颗螺丝钉还是一滴水,实实在在地于工作中发挥作用,都极具价值。特教教师这一岗位,简单也平凡,我敬之乐之。”
刘友群:选择特殊教育,不是无悔,而是庆幸
2007年,刘友群老师发表《无悔的选择 永恒的坚持》立下从事特殊教育的宣言,如今已有十七年。
这十七年,她和龙泉特校共成长。她经历了学校从无到有的过程,参与了学校各个阶段教育教学的变革:第一份IEP撰写、第一个课题研究、第一节教育戏剧课、第一节语言康复课、第一节情绪行为康复课……
这十七年,她和特殊孩子们共成长。她大量学习教育康复和心理学课程,并于实践中看到:孩子们能进行眼神追视了,能在椅子上坐几分钟了,会画闭合的圆了,能知道排队数钱买饭了,会10以内加减法了,不再偷东西了,不会整天大哭大闹了……
回首这些成长背后,刘老师也历经了无数次自我追问与反思。
当她努力学习康复新知识,可把这些知识一遍又一遍用于学生康复,却仍旧换来一张沉闷木讷的脸时,她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选择特殊教育?”
当孩子耍泼打人摔东西,把教室、办公室弄得如台风过境时;当孩子抓出鼻涕,“啪”地扔到她脸上时;当孩子一耳光扇落她眼镜,她却只能默默捡起继续上课时;当孩子被辱骂,她上前为孩子理论,却被同样无理辱骂时,她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选择特殊教育?”
……
问了一次又一次,想了一遍又一遍,渐渐地,她有了答案!
随着日复一日的相处,那些细微和温柔的点滴打动了她,那些愿意握紧的手、不再拒绝的拥抱,让她爱上了“特教人”这个身份。
她关注孩子的障碍类型和特征,进行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类孩子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随着教育教学的逐渐深入,她发现:特殊教育是需要艺术化的教育,也许你的语气不一样,你的眼神不一样,你用词造句的顺序不一样,学生的反应就完全不一样。
因此,她开启了一段疯狂学习的历程。除了学校派出系统学习外,她还大量看社交故事、地板时光、心理学和特殊孩子教育教学的书籍,并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运用于实践,并逐渐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康复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从意识上完成了从关注学生的障碍到关注个体生命发展的飞跃。十多年的特殊教育生涯,让她对教育、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从天上降落的使者,他们让我在纷扰的尘世中思考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反思教育的归宿,使我们能挺拔于沉沦的世俗,明白作为教育工作者,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更珍惜人与人之间那份自然涌动的爱意。特殊教育契合了我的人生追求和我的教育价值观。所以,对于我来说,选择特殊教育,不是无悔,而是庆幸。”
张海燕:以爱为灯,照亮每个孩子的独特旅程
当张老师第一次听说“特殊教育”这个概念时,她的心情既激动又带着一丝遗憾。激动的是,她意识到这是一门可以帮助更多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学科;遗憾的是,为何自己没有早一点了解到它。
张老师的亲人曾是一名聋生,尽管智力正常,但由于身处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缺乏必要的特殊教育资源,最终未能完成小学学业,现在只能依靠国家的低保生活。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张老师的心灵,促使她立志要在未来投身于特殊教育事业。于是,在2011年,张老师怀着满腔热忱与特殊教育结缘,并在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线教学岗位。
十年来,张老师始终站在特殊教育的最前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她的卓越表现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在张老师从教的第二年,面对学校的IEP(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改革,她勇挑重担,主动请缨加入实验班。经过不懈探索,她不仅构建了学校的课程框架,还编写了IEP操作手册,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有效的评价体系。她创造性地使用三字文儿歌帮助语言障碍学生改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尽管她后来带了新班,不再承担实验班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但实验班的家长和学生依然怀念张老师的语文课堂,因为“三字文”开启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康复团队的领衔者。看到学校里那么多孩子走路不稳定,甚至坐轮椅,不会跑跳,不能蹲厕,家长陪护也很吃力,张老师便请示领导去学习动作康复,目的是提升这些肢体障碍学生的动作能力。从此,张老师开启了动作康复训练的历程。经过张老师的康复训练,这些肢体障碍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她的举动感动了家长,也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康复需求,张老师在2017年带头成立了动作康复团队,在她的指导下,团队不仅解决了许多康复难题,还为其他科目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支持。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她录制了一系列居家康复训练视频,有效防止了学生能力的退化,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其中两段视频甚至被省级核心期刊《现代特殊教育》收录。
优质教育的实践者。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特需学生,张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无论是公共资助还是自掏腰包,线上课程还是实地培训,她都不遗余力地吸收新知识。她将学到的“知动课程”“教育戏剧”等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她所展示的《我是环保小达人》和《迎端午庆六一》两堂课例,得到了全国范围内同行的一致赞誉。
先进经验的推广者。张老师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她不仅为行动不便的学生提供送教送康上门服务,还手把手教其他送教老师如何为这些学生提供康复服务。除此之外,张老师还通过讲座、线上分享文本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所学知识分享给有需要的老师,帮助他们一起成长。她指导下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均成为区校级的骨干力量。
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张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李廷全:十年耕耘守初心,且以奋进度年华
今年,是李老师在龙泉特校工作的第十年,这10年于他而言也是奋斗的十年。
2015年,他以支教身份加入龙泉特校大家庭,此后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初入学校,他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不断学习特教理论知识,逐步熟悉常规教学管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他精心备课、认真上课,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学生的康复学习服务。
2021年,李老师担任了培智职高2021级班主任兼职高年级组长,与职高组一同进行基础课、专业课、康复课、实习课等课程内容的开发,加入许家成教授领衔的指导编写培智职高专业养本课程,样本课程的编撰工作。
此外,还创造性地在职高各班实行公司化班级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校社合作、校企合作,为学生开发更多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努力让更多的个人和团体关心关注心智障碍者青年就业,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转变成员工角色,融入社会,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他所带的班级也即将毕业了,班上两位培智学生已顺利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获得正式的职业,其余八名学生也计划着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就业创业。
教书之余,李老师还博览群书以拓宽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活动,提高业务素质水平。目前,已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区各级等级奖;获得的荣誉有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技能)成都市骨干教师、龙泉驿区十佳青年教师、龙泉街道优秀教师、龙泉驿区优秀辅导员、龙泉驿区骨干教师、龙泉街道办优秀教师等各级各类荣誉。
李老师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自己将不断开拓进取,做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勇于探索的研究者,敢于创新的实践者。专心踏实地钻研培智职业高中教育,将专业小样本工作与评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培智职业教育工作。争当一名业务能力强,有专业特色的特校教师。
徐微:以自己的“微光”,点亮每一颗“星星”
202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在选择职业道路之际,徐微心中充满了迷茫与不安。然而,室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坚定了她的方向:“当你谈起特教、说起那些孩子时,你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脸上洋溢着微笑,总是滔滔不绝。”这句话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特教这条道路,她渴望能离这些孩子们更近一点,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2016年,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她第一次踏入龙泉特校,那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特殊孩子。谈起到校第一天的情景,徐微记忆犹新:“刚进校门时,一个小朋友跑过来紧紧抱住我,亲切地叫我‘姐姐’,还为我表演了一段热门舞蹈《小苹果》。那一刻,我被孩子的纯真深深打动。尽管后来身边的同学中有人选择了转行,但我依然坚持走在这条充满挑战却同样充满希望的路上。”
缘分使然,正式工作时她回到了第一次服务的这所学校——龙泉特校。在这里,她再次遇见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同时也迎接了新的使命。她的班级里有18名学生,其中9位是孤独症儿童,孩子们个体差异极大,家长教育方式亦有偏差。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专业的支持,她把握住每一次与他们互动的机会,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包容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家长培训课程,力求用爱与专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蓝天。
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班上一位原本无口语的孤独症孩子突然开口说话了!这一幕不仅给了徐微巨大的鼓舞,也让她看到了更多希望。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师们对班上孩子们的各种夸奖。那一刻,所有的辛勤与汗水都化作了最美的风景。
在徐微眼中,班上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她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发现他们的潜力,擦亮他们身上蒙尘的地方。今年暑假,她班的孩子们通过不懈的训练,在成都市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赢得了多枚奖牌!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无限的可能!”徐微坚信只要用心去发现、去引导,就能够帮助孩子们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图:刘栋梁 文:龙泉特校德育办)
(来源:龙泉驿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