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教科院专家团队赴温江二中开展高三教学督导活动
春意正浓,战鼓催征!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七十天关键阶段,温江区教科院院长王毓舜、副院长何高明、主任李霜玉等专家一行,携春日之生机,秉专业之智慧,走进温江二中高三课堂,为师生们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此次调研以“精准把脉、靶向施策”为核心,旨在为二轮复习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每一位学子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实现突破!
沉浸式课堂观察:精准把脉教学实况
专家团队深入高三各学科课堂,开展全方位、沉浸式教学诊断。通过近距离观察师生互动、教学实施和课堂生成,重点把脉二轮复习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分层落实情况。教研员们细致记录教学环节,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到学生反馈,全面评估课堂实效,为后续精准指导提供第一手资料。
数据驱动精准诊断:直击问题核心
在温江二中副校长周何霞主持的集中指导交流环节中,高三年级组长魏永德基于年级学情,以翔实数据呈现年级组师生备考进展。
随后,区教科院主任李霜玉立足二诊数据,为复习工作绘制精准“导航图”。她通过横向对比区域数据与纵向追踪历次诊断结果,深入剖析学科波动规律和学生成绩异动特点,为备考工作精准“定位坐标”。在分析中特别强调三个关键维度:一是强化学科协同,通过统筹各科复习节奏、优化时间配比,确保学科间形成合力而非内耗;二是聚焦关键群体,针对踩线生建立“一生一档”,重点突破单科“瓶颈效应”,量身定制提升方案;三是细化执行标准,要求教师将宏观复习计划分解为周计划、日清单,实现备考工作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李主任指出,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教学的“温度计”和“指南针”,要用好数据这把“金钥匙”,打开精准教学的大门。
何高明副院长以生动的比喻为高三备考指明方向。他将最后冲刺比作解答一套高考题:做好“阅读题”,要求各学科明确复习方向,精准定位重点难点;做好“选择题”,强调教师要科学取舍,优化时间分配,避免平均用力;做好“计算题”,要精打细算,帮助学生实现总分最大化;做好“证明题”,则要立足班情学情,制定个性化复习方案。何院长特别强调,要加强新高考赋分制研究,把握得分规律,让每一分努力都发挥最大效益。
王毓舜院长立足教学实际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教师要直面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数据为镜,精准诊断教学薄弱环节。在冲刺阶段,更要提升教学效益,避免低效重复。王院长希望教师们做智慧型教育者,深入研究高考命题趋势,将精准把脉的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改进,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增分的阶梯。
校方表态:凝心聚力抓落实
校长金忠代表学校作出郑重承诺。他表示,学校将聚焦四个关键:一是找准增分点,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精准突破;二是优化课堂教学,做到精选、精讲、精练;三是强化计划落实,将复习方案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课;四是重点关注踩线生,建立“一生一策”跟踪档案,实施个性化辅导。金校长强调,全体教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校党委书记季玲在总结时指出,区教科院专家的指导既专业又温暖,为学校备考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他要求全体教师将专家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重点优化班级学习生态,提振师生精神状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季书记强调,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夺取2025年高考新胜利!
春雷激荡战鼓催,奋楫扬帆正当时。本次调研以沉浸式观察为基础,以数据诊断为支撑,为温江二中高三复习提供了精准的改进方向。学校将以此次指导为契机,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凝心聚力,科学备考,奋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来源: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