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教育新闻

挥动激情 放飞梦想 团结拼搏 超越自我    “天府创新教学”开讲啦!    新兴粮油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武侯区为成都街道职能转变改革探路    成都高新区成立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联盟 助推    2018年成都武侯区公开招聘全职党建工作指导   
教育资讯
当前位置: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龙泉驿区教育局创新落实“五育并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05-23 08:26:19  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网讯5月12日,中共成都经开区党工委(龙泉驿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落实“五育并举”推动龙泉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落实全国和省市区教育大会要求,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助力“三大攻坚”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优教龙泉·教育强区”,服务城市东进,为建设“先进汽车智造区、美好生活品质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到2023年,基本实现教育理念更新、设施设备配套、队伍结构优化、课程资源丰富、评价体系完善。到2025年,健全区域“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支持体系。到2035年,形成“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良好教育生态。


树立“五育并举”教育教学观


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树牢“健康第一”理念,培养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塑造强健体魄。强化熏陶和体验,培养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另一方面坚持因材施教,绿色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突出评价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育人方式和教学方法,突出评价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育人方式和教学方法。


深化“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统筹课程,构建体系。


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成长、成才、成功”德育机制,开展“驿路花开”法治关爱活动,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坚持智育为重,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水平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建立各学科精准作业管理机制。


坚持体育为基,统筹实施“体育七个一”,开展“阳光龙泉四季”系列活动,构建“大运”特色赛事育人体系, 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坚持美育为要,丰富客家文化、桃花文化、汽车文化、古驿文化等艺术特色校本课程,打造“驿都三团”,营造“艺满龙泉缤纷校园”氛围,打造“一校一品”艺术特色。


坚持劳动为本,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开展桃乡劳动教育“七个一”活动,健全研学旅行机制和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好洛带研学基地,建立经开区工业体验基地等。


二是改革教学,课堂“革命”。


深入实施“生本教育”“三课四学”“导学讲评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与学方式变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


三是强化教研,优化科研。


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育减负提质,引领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科学编制《龙泉驿区课题研究选题指南》,强化中考、高考改革的研究。优化《龙泉驿区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配齐配强各学科教研员。


四是面向未来,加快变革。


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打造智慧校园,建设未来学校。建设区域教育管理数据库、学生综合发展数据库、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库、创客空间数据库,健全数字教材运行保障机制。


五是打造品牌,特色发展。


突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关键、以质量提升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支撑、以特色彰显为目标,提高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打造有影响力的“五育”典范学校。


建设“五育并举”干部教师队伍


一是强化师风,以德立人。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和以德育德。制定《龙泉驿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八条措施》,健全经常化的学习制度,坚持“党建领航”行动。


二是提升素养,能力强师。全面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五育并举”的教育学识和业务能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全科教师。完善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实施教学基础能力深化培训等系列工程。打造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赋能校长,强校兴教。全面提升校长“五育并举”的理论素养和课程领导力,大力选拔富有教育情怀,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校长。实施校长素能提升计划,实施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工程,探索设立“龙泉驿区特级校长”,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


构建“五育并举”监测评价体系


一方面健全体系,全面监测。充分运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业质量监测探索成果,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测体系,突出考察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坚持自主研发与学习引进相结合,提高监测工具质量。


另一方面明确导向,科学评价。完善“五育并举”办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增值性、发展性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深化学校目标绩效评价制度改革,构建促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优化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