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讯(张潇 宋真明 贾元东)5月27日夜晚九点过,记者在彭州牡丹新城便民夜市散步,经营小吃的陈师傅显得很兴奋,“生意好了,当然高兴啦!”
“前段时间,晚上八九点过后,牡丹新城便民夜市就慢慢冷清了,然而对面街上却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天进的货比去年都少,还是卖不完,又不能到外面占道卖,这下让陈师傅老两口很焦心!
“要用绣花的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彭州综合执法局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说,把商贩流动起来,让商铺活跃起来,用地摊经济点靓城市夜色,恢复城市烟火气……
彭州创新推出“一三六”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成都“五允许一坚持”政策落地落实,给商家最大限度的生产经营空间。据悉,两个月来,彭州已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增加2000余人就业,有效激发了城市商机与活力。
聚焦一个目标,精心谋划统筹推进
以助力经济发展,营造浓厚市井气、烟火气为目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并根据彭州市实际情况,制定《彭州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工作措施》,确定各项工作细则;同时密切关注群众意见、商家反馈、交通状况等情况,搭建“专人联络-每日汇总-领导研判”的信息传递平台,做到“重要信息时时报,日常信息天天报”,对各类事项及时研判、处理,以“棋局”思路确保措施推进有力。
瞄准三个重点,精准发力稳步推进
服务群众,及时设置便民疏导点。根据居民需求,设置南河东街市场、南桥夜市、朋城远界夜间摊区、紫光兴城临时摊区、高铁站临时摊区等16个便民疏导点,引导、规范腌卤熟食、水果、蔬菜等游商入市交易,满足周边居民消费需求,帮助400余户摊贩恢复经营。
激活商圈,指导带活周边氛围。对置信逸都城、望蜀里等五个大型商圈开展上门指导,允许其在规定区域内通过摆放花篮、花车等方式进行占道宣传、促销,通过活动刺激商圈周边消费;在各商圈附近新增共享单车停放点67处,增加商圈人气。
便利商家,规范管理外摆摊区。落实外摆摊区规范工作,允许餐饮商户在规定时段开展外摆经营,同时对外摆经营的餐饮商户进行备案登记,由执法人员对商户外摆进行指导,要求商家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的条件下合理外摆。增派执法力量维持外摆秩序,平均每日出动200余人,引导、规范商户摊贩。
创新六项举措,精细管理高效推进
明确标准,放而不乱。加强对便民疏导点、外摆摊区等需求相对集中区域的管控力度,提炼“四保持两配备”管理标准,要求商贩需保持环境卫生良好,保持摆放整齐有序,保持人行通道畅通,保持经营无噪音;需配备垃圾容器,需配备防油地毡,避免造成道路拥堵、卫生脏乱情况,实现“便民不扰民”。
积分管理,活而不扰。在便民疏导点实施摊区自治和积分管理制度,与摊贩代表签订公约,由摊贩负责对该疏导点的清洁卫生、市容秩序进行维护,执法人员进行监督、考核。摊贩积分满分为10分,违反管理细则扣除相应分值,当积分扣至5分时,责令摊贩停业整改;积分扣完时,取消该摊贩经营资格。
狠抓品质,提档升级。在七里香溪临时水果摊区、紫光兴城临时蔬菜摊区设置特色标志牌,统一夜市饮食摊区的车身、颜色、地毡、垃圾桶、公示牌,并通过灯光效果营造夜色经济氛围。对小北街便民疏导点进行提档升级,通过修建“小火车”商铺的方式,打造能融入城市风貌,彰显彭州特色的高品质疏导点。
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利用社区城管工作站,开展支部手拉手活动,加强与街道、社区、商户的联动,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到临时占道、越门经营的规范及对市民的宣传工作中,构建“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体系,打通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包容审慎,慎开罚单。落实“721”工作法,坚持审慎包容、柔性执法,支持商户集中精力恢复生产经营,对商户轻微违规行为,坚持以教育宣传为主,执法查处为辅。共处理市民投诉57件,对商户宣传教育230余次。
宣传发动,正向引领。用好线上、线下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各类媒体平台,对近期政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宣传,累计阅读人数达200万余人次;推行“上门服务”,积极向座商、摊贩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制作服务公约公示牌1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