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行,你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感恩人生路上所有的遇见。
感恩遇见
四川省特级杨书虎老师到丹巴送教,那时的我刚好在那里支教,有幸目睹了杨老师在课堂上熠熠发光的样子。他在课堂上娓娓道来的样子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有幸加入杨书虎名师工作室。记得在一次工作室例会上,杨老师送了我一本他出版的新书《鸡蛋里面有骨头》。拿到厚厚一本书,当时我是震惊的,美术老师居然可以出书。洋洋洒洒30余万字,里面涵盖了杨特级从教以来撰写的课例、论文、课题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看到这本书,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杨老师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的画面。
从杨老师的众多经验分享里面,我似乎找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思”。这简单的几个字,能真正领悟并坚持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白天“走、干、讲”:走下去,干起来,讲出水平。教师要走下去,不能老是站在讲台上;教师要走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心声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干起来的主要方式就是讲,讲出水平,讲出特色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业追求。
晚上“读、写、思”:耐心读,勤于写,创造性地想。作为青年教师必须静下心来学习。读别人的成功与失败,取长补短;读经典著作,涵养气质,提升文化底蕴。
感恩经历
初次遇到课题,要从我到丹巴支教说起。那时恰逢教育局合力编写《丹巴嘉绒藏族地方教材》,我有幸加入到教材编写小组,见证了丹巴地方教材的诞生。在各位专家、师者的指引下,我开始慢慢走进课题,尝试把藏族元素融入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
从那时起,我开始体会到一线老师做课题的酸甜苦辣,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里面有太多的辛酸苦楚和挑灯夜战。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做课题是一件幸福的事,还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必须经历的事儿。
一年研究周期的小专题就像普通人孕育小孩,从怀胎十月到果熟蒂落。两到三年研究周期的课题,就像殷夫人孕育哪吒用时三年零六个月,才最终等来魔童降世。我的比喻不一定恰当,但是不管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踏上科研之路,会对课堂、教材有一个全新的视野。会习惯性地反思,习惯性地把所看、所悟记录下来。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在期刊杂志上投稿,并陆续被发表。
感恩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课题研究需要集众人之长,注重协同合作,一起朝着光亮那方不断前行。以此为生,精于此道。坚持教育的初心,做一名永远在学习路上的成长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