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教育科研专项工作总结大会
百姓生活网讯2020年7月13日,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简称:红实)开展了“推动省、市、区级立项课题研究,提升红实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教育科研专项工作总结大会,这是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教育科研历史上的第一次盛况。
首先,教科室李主任简述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教育教科发展现状。她同时指出,任何一次变革的危险不是发展变革调整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教育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在当今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全球一体化时代,教师角色面临时代转型:1.知识取向的教学可能会被技术所取代;2.谁学得更快,谁就是老师;3.知识就是力量将被改写,创造力、想象力、价值观、个人品质等将重获新生,在教育中拥有与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未来的教师有五个画像:读懂学生的分析师、重组课程的设计师、塑造品格的工程师、陶冶情操的咨询师、联结世界的策划师。在当下学校转型的关键时刻,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面对机遇与挑战,要躬身入局,乘风破浪。
接着,四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红实教科研人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所思、所行。点点滴滴,皆是智慧的花火。
校级小专题研究心得——《以写促读,以写促思》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陈思宇老师分享了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趋势:教教材 用教材教;关注阅读策略学习;单文阅读 群文阅读 整书阅读.“读书明智,读书养心”。新的模式让她找到了新的研究切入口,那就是语文课堂上“阅读方法”的渗透。通过参加课程技能大赛、教育叙事征文比赛、小专题研究等活动,陈老师写文稿、做研究、促使自己有目的地阅读专业书籍,同时也有目的地去思考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在实际研究中去解决一个个麻烦,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和思想。最后,陈老师说:“每一次的熬更守夜、努力坚持,每一次的碰撞协作、切磋琢磨都会是生命中最亮的色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此为生,精于此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当笃定目标,无怨无悔。”陈老师的发言让我们看到教师的成长始于阅读,发于反思,成于行动。教师的成长只为更好地润泽生命。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与写作、阅读、反思有机结合,汇成小专题等丰富的研究成果。这是理实相生、实践重建的最好见证。
区级数学绘本规划课题研究心得——《五心并用 教科育人》
小学数学组组长陈彩霞老师用清晰的思维导图娓娓道道:“五心”就是指:专心学习理论知识,精心选择方法制定方案,安心执行适当调整,用心收集相关素材,静心整理提炼成果。陈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小学数学组在参与数学绘本区级课题有关的课例、教学设计、集体教研、论文等方面的成果,过程充实,收获颇丰。陈老师认为,我们以专心、精心、安心、用心、静心来推进小专题或者课题,真实与理论并行,时效与实用结合,教育科研既教育了老师,也培养了孩子,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获益。陈老师的精彩分享让老师们看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研究者的心态去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反思,去探究,去总结,五心并用,实现科研育人、教学优质、高效的目的。
向市级课题冲刺——《基于初中生情感技能培养的校本心理健康课程构建》
从2010年开始,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专职干事樊华姗老师开设《阳光心语小屋》。富有担当的她用智慧播撒爱,化解各种心结,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她潜心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她对本课题研究进行阶段反思,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措施和研究预期。此次课题建立在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深度变革的需要上,研究旨在:1.构建初中基于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校本心理课程体系;为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2510”办学新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中的“心”系列,提供典型案例及研究样本,成为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促进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认知与管理等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构建积极取向的学校价值;3.构建生态的学校氛围,形成师生和谐的教育方式,搭建稳定的家庭情感链接,创造和谐的社会保障环境。樊老师充满激情与真情的发言让大家看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描绘社会情感和谐的美好画面。她把研究当作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把研究当作一种生活,去追求职业的最高境界,去享受创造和研究的每一天。
区级名师专项课题——《藏族题材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
成华区美术学科带头人、德育处副主任刘晓琴老师从2014年到丹巴支教,踏上了课题研究之路。她领衔的专项课题有深度、有态度、有干劲。她深耕课堂,积极探索美术“1+X”教学模式,把优秀的藏族文化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探究美、创造美。踏实、扎实的研究硕果累累,对大家即将开启的新学校“2510”办学新系统,呈现优质美术课堂,实现师生教学相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她的分享让老师们看到了弘扬本土文化、拓宽国际教育视野的先行者的底气、灵气、大气。
市级专项课题双花绽放
教科室李主任代表市级新冠肺炎课题组发言。她在市级新冠肺炎专项课题《智慧沟通 其乐融融》的交流中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是人类面临的大考,是每一个教育人面临的大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受到严峻考验;乱象横生证明道德水平跟不上科技的进步,重新审视教育课程理性回归人的价值,不容回避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趋势……教育科研人要有敏锐的嗅觉。敏锐智慧的学校管理者在行动:善于因势利导,战疫精神化为教育力量;注重融合教育,线上线下融合至为关键;强化教育公平,在线教育填平公平鸿沟;推动改革创新,改变教育教学传统模式;突出教师主体,网络技术赋能教师发展;她启发大家做科研要基于标准依标扣本更有准度,基于重疴对症下药更效度,基于学校育人价值行以致远更有深度。在短短的5个月中,学校课题组和德育处、班主任等一起深度参与亲子沟通研究,创新亲子沟通指导平台,加强亲子有效沟通,关注个案沟通的实效性,促进家庭和谐发展,提炼有效亲子沟通策略,实现家校协作共育。她同时还指出亲子沟通的指导去功利化、常态化、序列化、品质化。一起战“疫”,云端花开。丘吉尔说过一句话: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存技能、生存质量、智慧沟通、幸福生活。这是红实教科人的信念与追求。
李主任还代表市级藏族艺术专项课题组做分享,她指出《藏韵艺术 对话世界》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就是坚守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保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秉持共美、共生、共进的理念;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蕴底气,知晓少数民族文化促和气,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大气;在艺术课程中充分认识、尊重、传承藏族优秀的文化,就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研究就是为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培植艺术核心素养,丰厚学校文化底蕴。艺术课题是学校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课程整合,框架雏形还要大家用科学的行动、开放的认知、精微的研究、系统的设计去丰富。
省级课题开启德育课程的探索之旅
丁雨光副校长就省级课题《以课程为载体的德育要素融合研究》做精彩发言,精准提出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高位思考和行动指南。此课题是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一座里程碑。它将对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德育研究进行理性启蒙和科学建构,由问题驱动,引导教师合作解决真实问题,让核心素养、五育并举在教育实践中开花结果。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一切源于行动,行动创造所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
最后,巫禄波校长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为成都市红花实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会做总结发言。巫校指出教育科研既难也不难,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研过程中我们要有针挑沙的专注、剥茧抽丝的耐心、保持纯洁动机的毅力,笑对得失的豁达,谦逊的学习态度。虽然教育科研目的独特、对象复杂、内容变化规律多、研究方法样式多、研究过程变化多,不确定性明显,研究的结论多种多样,但是,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成才必由之路。老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深刻理解教育工作内涵与性质,这有助于教师主体精神的发扬与自我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教学特色的形成,有助于特色教师的成长。
教育科研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红实人将秉承“始于爱 至于善”教育价值,践行“居中守正 行以致远”的校训和“道于心 德于行”的育人理念,紧紧围绕“为思想启蒙、为品德奠基、为人生筑梦、让生命精彩”的办学宗旨,实现“以‘五育并举’为底色,以‘熊猫文化’为亮色,以‘熊猫校本系列课程’为特色,办一所尊重专业、成就教师、造就学生、造福社会的高水平现代化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
红实人乘风破浪,不负韶华,跳出舒适圈,克服恐惧圈,拓宽学习圈,走进成长圈,用实际行动传递教育科研的温度,奔向诗意科研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