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讯为深入推进都江堰实验区建设,推进课题研究,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组织课题专家组从都江堰实验区提交的108项子课题中选出10项子课题开题,开题会于2020年7月10日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会场设在北街小学。
此次开题会由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发展中心组织。参加开题会的都江堰实验区核心指导专家有,国家督学、都江堰实验区课题总顾问成尚荣,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陆志平,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原副主任、北京市督学、特级教师胡新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研究员、《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主编付宜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博士后、副教授李文辉。出席本次开题会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及杂志社相关领导分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郑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基础教育课程》副主编刘辰宇,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副社长兼编辑部主任刘芳,以及杂志社编辑部、事业部核心成员。
参加此次开题会的都江堰实验区人员有,都江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守军、王忠,发展规划科科长、课改办主任李建军,教育科副科长王琴,课改办副主任焦颖、黄祖辉,教研室主任胡贵旗、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何思阳、教研室初中学段负责人阳绍富,特邀“成都市常青树计划”都江堰学监余业果出席会议。10项子课题的全体主研人员和全市中小学的科研骨干也到场听取了课题汇报和专家点评。
开题会由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郑疆社长主持。
开题会上,《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主编付宜红老师首先对本次子课题的遴选和指导工作进行了说明。
第一,今天的会不是子课题评审会,准确地说可以是一次实验课题指导会。本着分类分层指导的原则,选择10个课题作为案例进行指导,希望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第二,今天开题的这10个课题,不一定是最好、最棒的,而是有典型意义的,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第三,专家指导更多地结合都江堰实验区的整体工作,以10个课题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因此,并不是直接针对某所学校,而是面对全体参与课题的学校和人员,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的建议。
都江堰实验区10项子课题的研究人员按照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组的要求,紧紧围绕子课题组选择本子课题的目的、子课题组如何开展研究、子课题组工作目前进展情况、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困惑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阐释。都江堰市中小学教研室张红梅汇报了《基于都江堰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情况,都江堰中学阳卓越汇报了《都江堰水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情况,都江堰市北街小学袁妍汇报了《若水文化在学科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策略研究》的情况,泡桐树小学都江堰校区高梅汇报了《基于都江堰水文化下的滋养课程的实践研究》的情况,都江堰市职业中学杜学君汇报了《基于都江堰水文化的农村中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的情况,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朱彦平汇报了《循道重生 因势利导——农村高中学科育人策略和途径研究》的情况,树德中学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赖宗仁汇报了《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聚焦新课改“真问题”》的研究情况,都江堰市青城小学唐敏汇报了《基于“青城书院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的情况,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马长俊汇报了《基于国际理解的熊猫课程研究》的情况,都江堰市柳街幼儿园勾艳汇报了《依托柳街农耕文化培养幼儿勤劳品格的实践研究》的情况。
听了各项子课题负责人的汇报,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组的专家分别对各个课题进行了点评,并就每个课题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作了详细的指导。
国家督学成尚荣对这10个课题给予了四个方面肯定,一是都江堰实验区的课题把水文化、工匠精神作课改的核心理念和重要资源来开发,这是非常可贵的。二是各个课题研究单位非常努力、认真地对待课题研究,查阅了很多的文献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是各个课题研究力求寻找都江堰文化背景下的课题研究重点、开拓点、生长点。四是各课题研究有困惑、有反思,都希望后面的课题研究做得更好。他对课题研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寻找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效、更科学的传承方式。二是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到重点,再突破。三是文献研究要有选择,不要简单重复别人的做法。四是要把都江堰文化与国家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两者不是代替的关系。
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副会长认为都江堰实验区以课题研究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思路正确,选题好,建议要把都江堰的文化与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要精心提炼,覆盖面太多就无法突显特点。都江堰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背景,需要放到都江堰文化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场景式学习消除学生与都江堰文化的隔膜。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可以放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要注意重点问题,不能无所不包,还要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和师生发展。
北京市督学胡新懿认为学校的开题报告讲解非常清楚,研究思路清晰,例如北街小学的研究方案中还有“可视化”的研究路线图。各课题对学生的研究稍显缺失,要注意课题研究最终应该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各课题还要注意课题的题目,标题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的方向,以及研究结束以后的成果样态,要多思考与国家课程的关系,要厘清课题主要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李文辉副教授建议各课题还要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斟酌,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重点。课题研究中的课程形式、内容可以分为人文、科学、艺术几方面,具体的的研究路径可以从“课内”“课外”“课程的”“非课程的”来思考,每个课题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水文化”是五个课题的共同之处,要深入思考“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仪式、流程、规程、节日、故事、人物、物品的类化等,这是文化传承的路径,除了课程,非课程元素的渗透还可以作思考,传承的文化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而且是一个重点。
付宜红主编认为要思考课题研究的重心是放在都江堰文化统领下的某课题研究,还是学校文化发展中关注地方文化渗透,后者可能更好操作。目前看来,有的课题有贴标签、不自然的感觉,可以作调整。课题还欠缺对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思考,高中课题研究的问题更应该突出新高考的问题,提炼出真实问题,关注课题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成果,以及文本的提炼。她建议都江堰的课题研究要建成课题联盟,要与总课题相契合,不要贪大求多,要聚集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专家组对课题的点评、指导结束后,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辰宇对都江堰实验区课题研究作进一步指导,他说要保证实验区课程改革能出成果实,必须建好“四个机制”,一是统筹决策机制,二是指导引领机制,三是推进落实机制,四是评价导向机制。同时,他向都江堰实验区宣布了一个特大喜讯,树德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学校成为全国课改骨干教师研究基地!这在16个实验区中是绝无仅有的,是对都江堰实验区的改革热情和激情,以及改革潜力的认同。
最后,都江堰市教育局王忠副局长就本次开题会作总结发言。王局长说,目前全市的课题研究氛围和形式非常好,各校从问题出发,从学校发展需要出发,围绕“三课”建设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向此次开题课题的研究单位和成为实验区“基地校”的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表示祝贺。建议课题研究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文献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地方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好校内学习与校外真是情景体验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好面上研究与点上突破的关系。
本次都江堰实验区子课题开题会,得到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组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开题会的召开必将促进都江堰实验区课题研究的深入有效开展,必将大力推进都江堰实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