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讯(邹欣欣)“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2019年11月26日,成都双流区周晓玲名师工作室学员齐聚双流实小(东区)进行“融合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活动在稚嫩的童谣吟诵声中开始。工作室全体学员走进徐晓亮老师的课堂,聆听一年级一班孩子们带来的《三字童谣》。这是徐老师在海量阅读理念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她让孩子们通过自由读、拍手读、打节奏读、带上动作读等多种形式诵读了大量关于小动物的三字童谣,并且达到了熟读成诵,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三字童谣的韵律。最后,徐老师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创编童谣,思维的火花闪现在课堂。
第二节课是学员王静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课文《大禹治水》。王老师带领着二年级二班的孩子一起在神话故事中去识字学词,教给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王老师由词到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历史小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了大禹治水的精神。
课后,学员们围绕两堂课展开了研讨,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建议。导师周晓玲针对两堂课做了细致的指导。她指出,童谣诵读要研究吟诵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的童谣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大量诵读,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创编童谣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重点在于识词和感悟句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悟中读,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导师的指导让学员们对一节课要达成的目标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工作室导师周晓玲带领着学员们行进在“融合语文”研究之路上。学员们在课堂中探索语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课内与课外阅读、学习与实践活动之间的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用实践中的一点一滴,汇聚成融合语文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