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讯12月1日,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都江堰市教育局课程改革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街小学举行。江津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徐宁,与都江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桦共同签约。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科研处负责人高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事业部主任李卫东,江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熊伟,江津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汤晴瑜,都江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小峰,都江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忠上台见证了签约仪式。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科研处负责人高洁,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对江津区教委与都江堰市教育局的合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此次签约,是江津区委区政府、都江堰市委市政府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发展战略,推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四川省教育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落地落实,促进江津区和都江堰市两地共同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改实验示范区,更好发挥课程建设服务新时代新教育的作用,经双方友好协商的结果。
双方将建立课程改革协同推进机制
每学年双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不少于2次的考察交流,遴选一批优质学校结对融合发展,推进两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合作机制和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及协同落实的机制建设,资源互补,错位发展,实现课程改革从规划到落地的一体化,共同提高两地课程改革质量。
双方还将推进课程改革专业联盟建设
组建与两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对接的课改联盟,根据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改项目(如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深度教学改进、教育评价改革、重大课题研究等)推进对应专业群建设,共享专家名师资源,打造一批适应当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骨干团队,加大课程改革所急需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双方致力于搭建课程改革共建共享平台
鼓励两地建立教师互派、交流制度,搭建“校长论坛”,举行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五育并举、现代学校治理、激活学校办学活力等主题研讨,促进两地美好学校建设;开展学科研讨,举行优质课观摩、校本研修展示、名师团队互动、晒精品课程等联合教研,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库,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落地,共同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提高教育质量;畅通成果分享推广渠道,双方及时发布、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为对方提供可推广应用的学校,进一步丰富并提升成果价值。
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主要负责同志委托,高洁代表课程教材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向两地成功签约表示热烈的祝贺。
高洁首先回顾了国家层面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历程。从2011年开始,中央层面多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2020年,中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回顾过去,我们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经济圈都在沿海,这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大经济圈在约4%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约40%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拉动我国经济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平台。未来,成渝经济圈也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这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层面打造城市群、推动双城深度合作的重要战略布局。
高洁还对两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优势倍加赞赏。重庆江津区地处长江要津,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有“中国生态硒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花椒之乡”“中国诗词城市”的美誉。近年来,江津教育人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教育扶贫为抓手,教育改革氛围浓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都江堰因世界著名水利工程和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名闻遐迩,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项殊荣于一身。都江堰具有丰厚的资源和办学特色优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近年来更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做出了积极探索。江津的山,延绵不断、景观独特;都江堰的水,静如平镜,动若澎湃,此次携手合作,就是青山绿水融合发展的情谊,更是我们江津和都江堰实验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的重要举措。
高洁指出,自2012年开始,课程教材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陆续在全国建立了近20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其中江津实验区和都江堰实验区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下一步,课程教材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两个实验区工作,推动两个实验区融合发展,借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好时机,助力两个实验区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做好规划引领
在做好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同时,结合江津实验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和都江堰实验区三年发展规划,帮助两个实验区梳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题、主线和重点任务。根据两个实验区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就课程改革双城合作做好规划引领,确保两个实验区合作方向明确、合作思路清晰。针对两个实验区的共同特点和共同需求设计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课改活动。
二、坚持项目带动
目前,我们面向各实验区开展运行的项目有20多个。近期,我们计划新增实验区骨干教研员成长工程、领军校长培训等新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教书育人的各重要环节全面统筹起来,将局长、校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育人力量有效统筹起来,整体推进,建立一个课程改革的新模式,让更多的教研员、校长和教师受益,服务实验区培养高质量的本土专家团队。
三、强化交流合作
此次签约,是与我们合作的实验区首次围绕课改建立双边合作关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希望江津实验区、都江堰实验区不断强化交流、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资源优势,建立课程改革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课程改革专业联盟、搭建课程改革共享平台,通过研讨交流、互访学习,共同举办教研活动、论坛活动等方式互学互鉴,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进,争取将此次合作打造成教育领域双城合作的典范,助推我们两个实验区“十四五”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高洁深情的吟诵: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面山水情,千里至江津!祝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取得圆满成功!
签字仪式后,江津区政府副市长熊伟、江津区教委主任徐宁一行,与都江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桦一行开展座谈,介绍了各自教育发展情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情况,并就落实协议内容、开展协同合作做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随后,先后考察了北街小学和树德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江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