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教育大会精神,对标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大邑教育综合改革“1511”发展思路(2021-2025)》为统领,以“‘优教大邑’建设”为主线,以“五好”(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好的教育生态)为目标,以“十大品牌工作”为抓手,着力构建结构优化、高位均衡、优质特色的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党建引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业务大学习,能力大提升”为抓手,强化党员业务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增强履职担责、履职尽责本领。
2.夯实党建基层基础。 健全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把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认真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切实抓好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执行力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建示范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党建示范校。有效推进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抓阵地建设,做好校报校刊、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宣传工作。做好重要节假日和敏感时间节点防范管控。
4.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和教书育人环境。加强“清廉教育”建设,组织开展校长崇廉、教师奉廉、学生知廉三大主题活动,不断改进学校党风政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
二、统筹布局,均衡教育资源配置
5.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通过采取“1+X”模式,组建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城乡教育共同体,推进集团化办学、信息化帮扶,同步开展优质课程共享、学科基地建设、名师传帮带等工作,构筑师资互派、研训联动、质量同进的优质“教育链”,实现城乡携手、同步提升。
6.抓好教育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大邑县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大邑县教育现代化2035》,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晋原、青霞、沙渠、安仁等重点区域的教育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大邑中学创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提升改造项目、大邑中学沙渠分校新建项目建成投用、特殊教育学校扩建项目、安仁中学等8所学校运动场改造项目、新建大邑中学官渡分校项目、实验中学餐厅扩建项目等。
7.加强智慧教育建设。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升级优化中小学信息化设施设备,实现全域数字化校园环境和教育资源配套。构建大邑县智慧教育云数据中心,扩大农村薄弱学校网校云端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教育管理、教学方式信息化。
三、优化结构,协调各类教育发展
8.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制定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公办幼儿园“五个一体化”管理改革,建立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启动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实施全国“安吉游戏”推广项目,构建公益普惠、布局合理、资源充足、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9.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积极创办“美丽而有温度的大邑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大力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完善经费保障、交流研讨、课程教研、宣传引导、评估监测五大机制,培育“家门口的好初中”5所。指导蔡场小学、沙渠学校、北街小学(西区)创建“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提升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切实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借智借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探索“减负提质”有效模式,完善“阳光招生”管理办法。
10.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普高发展策略,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推动大邑中学创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安仁中学创建“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基于互联网+混合式学习”教学改革,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11.推进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原则,大力发展“校地合作、产教融合、中高职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职普融通办学改革,扩大“3+2”中高职衔接试点。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探索智能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新路径,打造产教融合发展高地,推动县职业高中创建高水平职业院校。
12.推进特殊教育“两头”延伸。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儿童义务教育格局,巩固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在全市先行先试,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
13.推进社区教育品质提升。完善社区教育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高标准建设社区教育学校和工作站。围绕地域经济和居民需求,以“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示范社区”创建为载体,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格局。
14.推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办学行为、防范办学风险,对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查处、早纠正,切实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
四、引育并举,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1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教师岗位准入标准,健全教师师德承诺,对违反党纪政纪、师德规范的教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16.优化成长发展机制。持续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百千”工程,构建集中培训、挂职进修、技能竞赛等多元化培育模式,加快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大力培养“教育家型”校长队伍,选拔一批有潜力的年轻骨干教师作为校长预备队伍,形成教育局抓名校长、名校长抓名班主任和名教师的全链条。实施“教育引智计划”,通过优化公招政策、细化人才服务、做优待遇环境,引进一批学科建设人才和核心带头人,带动全县教师整体素质提升。鼓励城镇人才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支持教育人才向农村学校流动。
17.健全关心关爱机制。实施教师暖心工程,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物质支持。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五、立德树人,把牢教育根本方向
18.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健、美育浸润、劳动教育淬炼”五大计划。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德育实效。完善“成长、成才、成功”德育机制,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坚持智育为重,提升智育水平。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水平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建立各学科精准作业管理机制。坚持体育为基,强化体育锻炼。统筹实施“阳光体育锻炼”系列活动,形成体系健全、制度完善、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坚持美育为要,增强美育熏陶。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坚持劳动为本,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健全研学实践机制和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19.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搭建心灵沟通桥梁,引导学生提升抗逆抗压能力,锤炼不怕困难、乐观向上、勇于奋斗的良好心理品质。组织开展学生心理普测和筛查,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纳入预警库,对心理高危学生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20.推动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制定落实教育“三化”监测整改提升措施,助推教育科学决策。探索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专业教育评价机构对学校“五育”并举教育质量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提升。
六、科学治理,改善教育发展生态
21.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防止增加孩子过重课外负担。持续开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五个一”活动,继续办好《教育关注》电视栏目,凝聚家校教育合力,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22.深化综合治理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进依法治园治校,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提升课后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校外培训、研学实践、竞赛活动等的综合治理和日常监管。建立面向中小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检查评比清单制度,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
23.落实教育民生服务。依托国家政策性资助,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构建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生资助体系。将低保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残疾儿童等纳入困中之困解决,确保资助精准到位、分配到位、发放到位,确保教育惠民政策得到落实。
24.深化平安学校建设。常态化开展“三个三”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加强调度督查,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优化学校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资源,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园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实现学校安全管理智能化。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动态监测和数据搜集、分析机制,推进学校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实施安全工作清单制管理,深化“1236”安全工作法,大力推进平安学校建设。
25.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加强目标管理,牵头做好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推动各类教育工作目标落实落地。加强督学工作,把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持续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