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教育新闻

挥动激情 放飞梦想 团结拼搏 超越自我    “天府创新教学”开讲啦!    新兴粮油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武侯区为成都街道职能转变改革探路    成都高新区成立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联盟 助推    2018年成都武侯区公开招聘全职党建工作指导   
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教育频道  >  综合资讯  

未来3年 成华区将建9个未来公园社区


2021-08-25 18:01:03  来源:百姓生活


百姓生活讯(贾元东 记者黄国苗)8月25日,记者从成华区获悉,该区首个未来公园社区北湖未来公园社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出炉,未来3年该区将在环城生态公园区域范围内启动等9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具体来说,按照今年启动一个(北湖未来公园社区)、明年启动两个(熊猫基地主题游乐社区、一里塘熊猫文创娱乐谷)、2023年启动三个(同桂TOD生活城、龙潭西智创产业社区、龙潭东智创产业社区)、2024年启动三个(外环探索主题社区、锦城绿谷社区、新北家经济社区)的时序,梯次推进9个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呈现公园城市的美好图景。



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 今年将启动北湖未来公园社区建设


北湖未来公园社区位于环城生态公园最大绿楔区域,总面积556公顷,现常住人口2.5万人。该片区毗邻成都东大门北大门“双门户”、火车东站北站“双枢纽”,是成渝相向发展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其中规划绿地面积298公顷、占总面积的52.8%,建成后人均可享受绿地面积62平方米。此外,该片区毗邻熊猫基地,拥有大熊猫国际超级IP和客家文化等在地特色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对外传播力、影响力和显示度。



“北湖未来公园社区示范点位今年8月底前完成城市设计、三季度实现核心区首批土地出让、年底前启动建设、两年内完成生态景观打造、三年内首期全面建成投运。”成华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华区将严格落实市委“将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成为公园城市展示区、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高品质生活体验区、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要求,坚持“一心十特征”“三化七场景”等规划设计理念,坚持“人城产”逻辑,以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为重点,以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聚焦泛文旅创意人才、在地居民、旅居游客三大主力客群,突出大熊猫和北湖生态双IP,围绕建设文商旅创意产业策源地、宜居宜游高品质生活体验区、生态人文价值转化示范区,谋划确立“熊猫国际港·创意未来城”总体定位,着力塑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功能集成、场景互动的产业型未来公园社区。



构建“一湾一园、三港五区”的空间布局 做强大熊猫超级IP


据该负责人表示,北湖未来公园社区将秉持整体策划、片区开发、组团打造、地标增色的思路,突出人本导向、生态优先、用地复合、疏密有致的理念,统筹构建“一湾一园、三港五区”的空间布局。“一湾”即北湖湾,依托3公里滨水景观环线,规划营建星级酒店群和沉浸式文化演艺中心、未来中心、想象力中心等环湖艺术建筑,打造泛文旅活力消费区;“一园”即千竹园,依托环城生态区,打造静谧竹海,建设全球顶尖的竹产业创意园,“一湾一园”共同构筑蓝绿交融、动静相宜的国际旅游度假新高地。“三港”即打造创意科技引领的国际商务交流港、创意文化引领的无界街区体验港、创意艺术引领的城市触媒传播港“三大产业发展聚落”,规划营建地标建筑、创意场景,塑造显山露水、高低错落的公园城市天际线;“五区”即围绕在地人群需求精准匹配公服资源,规划建设和成、秀水、同乐、华冠、湖山五个“生活社区”,打造15分钟“公服圈”,增强社区服务的可及度、便利度,“三港五区”联动彰显“创意工作、惬意生活”的幸福味道。



同时,该片区还将聚焦打造国际顶级旅游度假胜地,坚持“文旅是基础、文创是特质、文商是方向”理念,充分发掘大熊猫超级IP,做大做强熊猫·国际度假、熊猫·文创会展、熊猫·国际商务三大主导产业,在北湖TOD楼宇引入创意空间,在湖心岛打造六星级酒店,在滨水商业区建设天府熊猫国际会客厅和沉浸式PANDA国际熊猫演艺综合体,打造功能复合、活力创新的产业场景。持续开展“雪山下的国宝乐园”“都市看熊猫·安逸玩北湖”、主题艺术展等国际交流活动,面向全球讲好“熊猫之都”故事,使大熊猫文旅品牌成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闪亮名片。



“北湖未来公园社区还将聚焦构建街区级、社区级、小区级便捷服务体系,新增和改造20余处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模块化、复合型共享空间载体,打造创意定制的开放空间、国际化的配套设施、24小时的全时服务,有效满足各类人群偏好和品质生活需求。”成华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改造和新增公服设施,北湖未来公园社区还将对交通体系、社区安全韧性等多维度打造,以公园绿道接驳社区绿道打造慢行交通网络,以“空中连廊”串接建筑群落构建“第二地面”,营造“复合多元”的立体交通场景,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便利化的交通解决方案;同时,坚持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全系统运用到建筑、景观、交通、基础配套等城市要素中,深化数字孪生社区建设,构建全域感知、精准预警、高效处置、及时反馈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高标准打造全覆盖的治安防控、消防设施、防汛减灾、应急避难等网络体系,不断增强社区的安全韧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