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人和学校 刘敏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已日益成熟,但在农村学校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不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爱温暖学生,使学生 “敢合作”;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让学生“可合作”;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认识,使学生“能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合作”;完善评价机制,使学生“爱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合作起来,让每一堂数学课都精彩起来。
关键词:农村学校;数学;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在课堂教学的一大主流,当然我们农村学校也不例外。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很好的解决了以师为本,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的问题,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在我们农村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因为我们偏处农村,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很薄弱,学生主动的交流能力较差,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也不是很强,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只重视小组讨论,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一言不发,进而导致了小组内参与度不平衡,作为老师也常常忽略了这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就此,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在我们农村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的问题及其策略方法。
一、农村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法,虽说已经在我市各个学校都已遍地开花,但有些学校只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有些班级分了组,甚至小组围成一圈坐在一起;也有些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或者上公开课,而走走形式;更多的老师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好处,也用在了每一堂数学课堂中,但是在参与度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不平衡。
1.小组讨论时,各组成员一哄而起,看似每个同学都动起来了,但可能出现有些同学在谈天说地,甚至在闲聊,就出现了知识层面的参与不协调。
2.小组讨论学习中,每个组并没有做到真正平等参与,每次都是优生滔滔不绝,只顾自己讲,而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知识难以理解,导致一言不发,甚至什么都不做。就出现了组内成员参与不协调。
3.小组展示环节,往往是个别成绩好的、自信的、善于表达的同学代表整组展示活动的结果,而且每次都是都是这些固定的同学,这就出现了组内展示参与不协调。
二、农村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协调的原因
为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协调的问题,在我校随机抽取了两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约只有70%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喜欢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助的能力。但还有30%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引起重视,甚至有同学对小组合作没有一点兴趣,有些同学说,我数学基础差,我跟不上其他同学学习的思维,有些同学说,我胆子小,我不敢发言,怕被同学嘲笑等等,造成了小组合作参与不协调。追根溯源原因如下:
1.家庭因素:由于是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出自农村家庭,甚至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学生,与家人的交流较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
2.教师因素:(1)小组合作前,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的要求不明确,任务太过简单,差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
例如,老师在上百分数认识的这节课中,有个难点就是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但有的老师就只给出了讨论的内容:请小组内合作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却没有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找不到方向。
(2)教师对小组组长的帮带意识,组员间的合作意识训练不到位。
3.学生因素:第一、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任务分工不明确,没有保证人人有事干的原则,导致全是优生积极活跃,差生一言不发。
第二、缺乏合作交流的技能,比如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同学讲的时候你该怎样聆听?怎样与同学交流你的观点等。
第三、小组缺乏激励、竞争的观念,导致各组员消极怠慢,缺乏积极性。
三、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平衡的方法策略
面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关参与度不协调的种种问题,并经过多年的认真分析,大胆尝试,不断摸索,总结出了针对农村学校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度不协调的方法。
(一)用爱温暖学生,让学生敢于交流,善于交流
我校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关系,很多学生存在自卑,不自信的心理。加上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只有爷爷奶奶这种隔辈亲戚照顾他们,他们年龄相差很大,存在代沟,交流沟通的时间很少。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在学校老师应该更加的关心他们,爱他们,时常找他们谈心,一方面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爱,让他从心里真正的接纳老师,另一方面教会他们如何去与他人交流。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此外,在班级中多搞一些活动,让他们人人参与,既增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组建合作小组,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法成功与否的保障。我们采取的是同组异构,异组同构的原则。组内需要结构差异,由于数学学科存在基础差异,思维差异,则需要优差生搭配,让优生带动差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争取人人参与,提高参与度。此外还需要考虑,男女比例,能力强弱,性格差异,班委分配等因素。然而各小组间结构需要相同或者相似,这样才能保证组间的协调性,同时也便于组间的竞争交流。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宜,可以安排在前后座,甚至围成一圈,这样更有小组合作的氛围。
(三)提高教师的合作学习认识
首先,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的内容,由于数学学科特点的不同,有概念课,有命题课,解题课等,并非所有的课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法。此外,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宜过难,要难度适中,太难了,学生无从下手,既耽搁了课堂时间,同时让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反之,若内容过于简单,只是强加于小组合作的形式,却没有实质性的收获,这也是徒劳。除此之后,内容还需要有一定的价值和开放性,能引起同学间的共鸣甚至争论。
其次,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要求要明确,给学生指出方向。
例如,前面提到的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时,教师应该列出讨论的提纲,分别从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单位、分子、分母、写法、读法以及能否化简这几个方面去讨论。这样学生才有方向,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讨论。
最后,教师应该跳出只站在高高在上的讲台上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怪圈。教师应该置身于各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了解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当出现知识性问题时,老师应该给以纠正,当出现思维片面,老师应该给以引导,当出现分工不合理时老师应该给以调节,特别是对组内参与度不协调的问题进行调控。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小组合作学习进步为目标,转换角色,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小组合作,是否高效?参与度是一个衡量标准。为了让全组同学都很好的参与讨论学习。小组内的角色分工,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小组,应该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讲解员等,让每个成员都很好的参与进来。当进行下一次讨论时,还应该进行角色互换,如上一次的记录员可以作为这一次的讲解员,全方位的锻炼学生的能力。
如:在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的时候,小组内可以这样分工。让a同学说出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和单位上的联系与区别,b同学说出百分数和分数在分子和分母中的联系和区别,c同学汇报写法和读法上的联系与区别,d同学作为记录员,记录好每个同学发言的内容。
小组合作,是否高效?除了分工明确以外,更主要的是小组内的合作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迫在眉睫。然而,参与度较低的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更多,更需要老师的专门培养和指导。
1.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倾听是参与小组合作讨论的前提。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包括倾听老师安排讨论的内容及其要求,倾听组长的分工,倾听发言同学的内容,即使有疑问也要听完,中途不能打断发言同学,这样才能跟得上其它同学的思维,才能很好的参加到讨论中来。
2.培养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光倾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要敢于表达,特别是学困生,每当遇到与其他同学不同意见时,他们都选择沉默,不敢发言,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勇于参与讨论,首先,教会学生要尊重发言者,不管对错,都不能嘲笑,尽量找他们的发光点,尽可能多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度低的同学的积极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参与度低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这个时候可以让他们借助手势,动作,图画来帮助他们。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困生,或者平时参与度低的同学,让他们多锻炼,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五)完善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解决参与度不协调的问题。小组间有竞争意识还不够,还需要完善我们的评价机制。优等生一直是小组合作的顶梁柱,但是那些参与度低的学困生我们更应该重视。建议评价向学困生倾斜,学困生的参与和进步直接与小组的成绩挂钩,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去帮助他们。让帮助学困生作为一项小组间的考核标准。这样学困生的参与度问题便迎刃而解。
四、小组合作学习法参与度解决后的成效
在我们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小组合作参与度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教学的改良,参与小组合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课堂上时常出现的精彩对话和智慧的生成。
五、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我们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鉴于农村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学生参与度不协调的现象严重,很多教师只看到了整个活动表面的沸沸扬扬,却忽视了那些参与度降低的学困生。就此,我们提出了关爱农村孩子,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敢于交流,勇于交流;其次,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让优等生帮带学困生学习;之后,教师也需要提高小组合作的认识,包括小组合作内容的选材、对学生合作的要求是设定,最关键的学生的合作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最后,培养小组合作的方法和能力也尤为重要,当然,完善评价机制也是解决小组合作参与度问题的一个关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唯有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同时数学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3]张忠余.《新课改背景下丰富初中数学教学思路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教师,2012(04):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