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讯近日,洛带镇坚持共建共治理念狠抓老旧院落治理,用治理“绣花针”,“刺破”城市管理堵点,精心织就老旧院落“高颜值”画卷。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绿
初春时分,居民们走进自家小区院落,可谓是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绿。“我们社区力量有限,老旧院落治理这一块之前‘单打独斗’的话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集聚分散在辖区的社会力量资源,凝聚治理合力,我们通过‘政府补一点、社区出一点、企业帮一点、居民筹一点’的路径,采取市场化方式,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共建共享积极性,积极争取成都农商银行、金梅建筑公司等企业捐资捐物,改建下水管道,移栽优化绿植,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老街社区党委书记叶德军介绍说。
据了解,洛带镇在老旧院落治理方面争取四川天洛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捐赠资金300余万元、小区公共设施设备20余套,打造客家文化记忆墙、居民书角等公共文化场景50余处,修建停车棚13个。
有事大家商,环境大家享
居民门前红旗飘,小区净美笑容多。“以前大家都抱怨过小区环境差,但是都不晓得啷个解决这个事。后来社区召集我们开了好几次居民坝坝会,找我们谈话收集意见建议,小区居民、党员都很愿意出一份力。社区还开展示范家庭评比活动,悬挂流动红旗,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现在小区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八角井社区的王大爷高兴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洛带镇各个村(社区)通过坝坝会、敲门行动、夜话聊治理等方式,充分激发党员、居民骨干积极性,成立“红色管家”院落自治组织47个,召开居民坝坝会142场,形成院落治理项目清单53个,居民自发规整外露管线、栽植绿化、规范停车位。部分老旧小区居民少,治理力量薄弱怎么办?洛带镇将住户较少、基础条件较差的“三无院落”分片区集中治理,公共区域共用保洁服务,以集约化管理提升治理效率,居民自治参与率从治理前的不足20%提高到治理后的90%以上。在一件件难事的解决中,老百姓的笑容随之舒展。
品茶谈天地,邻里是驿家
“以前小区环境脏乱差,院落大门破破烂烂,唯一的一处亭子里也全是杂物。现在经过改造,院子里干净整洁,墙面也美观,亭子里还可以喝茶摆龙门阵,大家都说巴适!”农商行宿舍的住户张大妈说道。老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创业团队开展合作,为老旧院落量身定制美化方案。结合客家文化、古镇剪影、四季花卉等元素,把该小区老旧墙面改造成艺术墙,把地面车库改造成‘邻里驿家’活动室,把原来杂乱的亭子、鸡棚和菜地改造成了公园式景观。”
据记者了解,洛带镇通过搭建“政校合作”平台,将党员服务与老旧院落整治相结合,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力,秉承文创点亮社区、美学融入生活的理念,采取“一院一策”差异化治理方式,绘制创意院落墙面2.8万平方米,美化院落入口53处、空调外机和电箱200余处。组织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利用废旧轮胎、秸秆、稻草、竹子等零成本和低成本材料,开启农村破旧棚房、污损墙面“美颜模式”,以小资金撬动大成效,打造具有乡村韵味的微景观50余处。在主路沿线墙面等处进行客家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主题手绘,用陶艺、花艺、根雕装点房前屋后,实现“一处一景观,处处美如画”的美学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