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教育新闻

挥动激情 放飞梦想 团结拼搏 超越自我    “天府创新教学”开讲啦!    新兴粮油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武侯区为成都街道职能转变改革探路    成都高新区成立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联盟 助推    2018年成都武侯区公开招聘全职党建工作指导   
科教兴川
当前位置:教育频道  >  科教兴川  

补齐短板 崇州市推进经济薄弱村和困难家庭“美丽蜕变”


2020-03-14 14:28:55  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网讯(张世海 贾元东)2019年崇州市有经济薄弱村2个,分别是街子镇三台村和廖家镇新桃村,产业帮扶户35户。截至去年底,崇州市2个经济薄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94元,同比增长33.3%,达到崇州市同期收入的73.3%;35户产业帮扶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81元,同比增长20.2%,达到崇州市同期收入的69.4%。


做法:结对帮扶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崇州市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住房安全、生活保障、资源资产等方面开展问题排查,持续提高退出质量,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各相关乡镇、街道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了“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回头看工作,进一步在做好低保兜底工作的基础上,对无劳动能力、无产业、无就业的家庭重点关注,加大社会扶持力度,组织结对帮扶部门、社会组织等开展扶贫帮扶慰问活动,不断提高其满意指数。


从政策上,崇州市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建设。2019年分配给2个经济薄弱村扶贫项目资金80万元,其中成都市级安排40万元,崇州市级配套40万元。这些资金,帮助2个经济薄弱村计划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个,分配给35户(109人)产业帮扶户到户精准扶贫项目资金17.9 万元;实施到户生产资料补贴类项目35个,其中种植业11个、养殖业24个。



截至去年底,作为经济薄弱村的廖家镇新桃村食用菌种植产业项目己完成;产业帮扶户项目到户生产资料补贴类项目35个,全部完成“市、乡、村”三级检查验收。在精准帮扶措施的落实上,崇州市继续坚持“市乡村”三帮一结对帮扶制度。2019年,全市到户帮扶落实8名市级督查领导、35个对口帮扶市级部门、“市、乡、村”三级帮扶责任人105名,帮扶部门给予产业帮扶户不低于2000元/户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合计7.8万元;到村帮扶落实2名市级督查领导、10个帮扶部门、6个帮扶企业、2名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企业给予扶持资金94万元。



故事:产业帮扶 困境中新生


周志强是街子镇红纸村的村民,他的家庭是因病致贫的典型。2016年8月,一次中风让周志强的生活变得灰暗。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年,周志强的母亲在一次上山劳动中被杂树割伤手动脉,差点失去生命。不久后,他母亲又因为生病而被实施开颅手术。周志强的父亲是个老病号,长期的痛风让他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的家就跨了。”说起这两年的经历,周志强唏嘘不已。



2018年开始的第三轮精准扶贫中,因病致贫的周志强家成为产业帮扶户,让这个面临崩溃的家庭重新看到希望。每人1000元、每户2000元的精准扶贫金,成为周志强家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2018年,他们用这7000元精准扶贫资金,加上和亲朋借一些凑成两万元,在房前屋后的小块空地上种植了一亩中药材重楼。等这批重楼可以出售,每年收入可以稳定在一至两万元。



2019年初,他们又用当年的7000元精准扶贫资金发展养猪。在村委会以及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下,他们的六头大肥猪渡过生猪养殖行业的危机,到年底净赚4万元,这成为他们家近几年最大的一笔收入。还了部分债务,留下今年养猪的猪仔钱,“产业扶贫”这个概念在他们家里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得到最好的诠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