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教育新闻

挥动激情 放飞梦想 团结拼搏 超越自我    “天府创新教学”开讲啦!    新兴粮油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武侯区为成都街道职能转变改革探路    成都高新区成立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联盟 助推    2018年成都武侯区公开招聘全职党建工作指导   
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教育频道  >  综合资讯  

多项“黑科技”助力四面山东三维项目高效生产


2022-04-15 10:56:53  来源:百姓生活


“生产信息大数据系统……

工作任务分配系统……

爆炸物品药量自动分析匹配系统……

海量数据质控系统……

营地位置监控评估系统……

危货车预警系统……

人员位置监控系统……

……”



是的,你没有听错!以上这些并非出自哪一家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而是全部由中石化地球物理南方分公司自主研发并应用在四面山东三维项目取得实际成效的软件,已经成为助力项目提速提效提质的利器。连日来,由他们承担的地震勘探项目不断刷新特别复杂山地采集日效纪录,让平均仪器采集日效逼近1600炮,成为新的“南方速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黑科技”……


生产信息大数据系统:大数据背景下的“运筹帷幄”


“当天,天气晴转多云,测量完成二次炮测1520个,累计完成率98.5%;钻井完成生产井 596 口,累计完成率97.8%;下药完成668口井,累计完成97.4%……”


每天早上六点刚过,技术副经理雷刚就借助“地震采集实时信息管理系统”等科技信息工具,整理出生产信息简报。再汇总和参考其它信息,很快,经过调整的当天生产任务计划就新鲜出炉……


这种高效的生产数据信息统计和生产任务下达,得益于他们开发建立的一套地震项目生产信息大数据系统。



在基地前厅,由九个分屏拼组而成的大屏幕,实时更新着由测量到采集各环节各工序,包括疫情防控、人员管理、后勤保障、天气预报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数据。这些数据,每分每秒都高效飞传,通过他们自主研发的各种软件系统,进行一层层的汇总与叠加,实时传至项目部的“指挥枢纽”,成为班子决策和部署下步工作的依据。


“如果你还想再了解更细的情况,只需动手操作旁边的鼠标,就能点击进入每一个分屏,查看你想要看的信息。”雷刚说。


正是由于这套“生产信息大数据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快速为项目人员解决海量生产信息的甄别、筛选、上传、存储和处理等问题,让人员更轻松、工作更高效。


工作任务分配系统:一分钟让你清楚全程操作和要求


下午五点刚过,位于习水寨坝的数据工厂就开始越加忙碌,刚完成一天节点仪埋置任务下山的排列组人员,就陆续前来领取第二天排列所需的节点仪设备。


宽广的地面,一箱箱刚充满电、完成一系列检测的节点仪整齐摆放在那里,如同马上参战的士兵。


每天下午两点一过,还在山上工作的排列人员,手机里就收到明天的排列计划任务。任务是采集副经理郑永松利用分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套工作分配系统以短信形式分发的,带着进入系统查看和操作的链接,大家只需点开手机,就对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一目了然。短信注明了每个操作人员的具体工作量及细化信息,包括排列线路、方位、桩号和点位完成对比图等,让你随时看到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进度,不会漏掉任何一个作业点。



同样形式的任务分配,也在习水泥坝的下药基地进行。晚上九点,忙完一天下药任务的300多名下药组人员,整齐排列在基地广场听取下药班长帅成陈对当天工作情况的点评。很快,晚班会结束,就到了工作分配的时刻。只见帅成陈对着平板电脑,进行一系列数值和条件设置后,按下“确定键”就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分配,效率高得惊人。


“现在,我们每天把晚班会开完就散了,从不留下来当面询查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只需拿出手机点看,每个人的工作任务都清清楚楚,既省事又不会出差错,上下都省心。”下药操作工黄平威说。


为有效解决纸质版报和工作任务单的诸多弊端,南方分公司先后针对钻井、测量等工序,自主研发出了各工序工作任务分配系统,并不断完善和优化,最终集成开发出包括测量、钻井、下药、排列、巡线、采集等工序在内的高效工作任务分配系统,实现了工作任务下达流程化、科学化、高效化,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项目高效生产。


药量自动分析匹配系统:实现药量和安全精准把控


“今年,我们因采集引起的与老乡‘扯皮’和悬崖陡坎落石垮塌隐患明显少了,清线和后期恢复也变得相对简单。”一处农田高坎下,工农协调员黄中安说。



黄中安脚下是一口晚上刚完成资料采集的生产井,经过放炮后,井的四周几乎无任何异样。


“像这样的井,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的药柱减量,极易引起农田高坎垮塌和增强70米外民房的震动,引发不必要的工农协调纠纷。”黄中安说。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项目使用了由分公司自主研发的“爆炸物品药量分析匹配系统”。他们通过比对以往的全部山地项目药量数据,把房屋、建筑、公路、桥梁、管道、鱼塘、水井,各类型地质灾害点设施及环境因素,进行标的量化和全因素分析,再根据甲方分区药量要求,设计建立模型,科学匹配当量,反复验证结果,最终编写出一套爆炸物品药量分析和自动匹配系统,满足安全生产和甲方设计要求,实现“双保”“双赢”。



黄中安脚下的这口井,就是由“系统”自动匹配药量,在原设计基础上通过科学减量,实现了安全采集。


当然,井的药量并不是一减了之,而是又通过系统匹配,合理地加到了“另一口安全地段井”上,实现了总药量不变,取得双赢。


除此之外,他们还自主研发出地震采集实时信息管理系统、海量数据质控系统、车辆GPS监控系统、危货车预警系统、营地位置监控评估系统、人员位置监控系统等,成功运用于项目生产中,并发挥出巨大作用,成为项目高效生产的有力助推器和加速器,为地震队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供稿:杨擎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