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中和第六幼儿园“琴架的诞生”木工坊创新创意活动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作为现代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该如何提升幼儿素养?如何能锻炼孩子的创意思维、统筹思维?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兴趣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推动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成都高新区中和第六幼儿园教师通过以趣激疑,以趣激思,让幼儿自由讨论、自由发展,以此延伸出了“琴架的诞生”木工坊创新创意活动。
六幼的表演区中有了一个新乐器——电子琴,本该开心的孩子们却总是很郁闷,因为或蹲或趴的弹琴姿势总有不便。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发现,原来,放一个钢琴架就可以解决问题。基于问题的解决策略,孩子们选择设计三角形状的电子琴架,且倾向于用木头来制作,因为在他们看来,三角会更稳定,木工坊也更有吸引力。
琴架设计图的诞生
琴架设计图的诞生
孩子们拿着设计图纸来到木工坊,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问题:琴架该做多大?经过讨论,孩子们选择了不同的测量工具,从最开始的三角尺变成了一根长长的木条。“我们可以用木头对比测量电子琴的长度。”孩子们用笔画线的方式记录了测量结果,再通过比、切、钉、锯、粘、贴等操作,逐步进行琴架的制作。
木工坊活动开展中
木工坊活动开展中
木工坊活动开展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初次制作后,孩子们发现“琴架有些倾斜”、“使用的时候摇摇晃晃”,在老师的支持下,孩子们重新调整,将琴架的面板加宽、琴架腿外移,一次次地尝试下,琴架终于制作完成。活动中教师给予了幼儿不断试错的机会,幼儿也从中获取了经验,体验了亲手创造的乐趣。
发现制作缺陷
尝试调整琴架中
尝试调整琴架中
木工活动圆满落幕
一把把榔头、锯子、螺丝刀代替了写字的笔,一张张设计图成了孩子们的课本,一块块木头成了孩子们的画纸,一次次钉子与木块的连接激发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创意木工给了孩子们兴趣的支持,创造的条件。孩子们通过思考、规划、创作的实践流程,增强了自我服务意识与合作意识,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都高新区中和第六幼儿园将继续发挥品牌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供稿:成都高新区中和第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