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和平学校教育教学主题研讨活动之集体备课展示
百姓生活讯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落实“双减”精神,提升课堂育人质量,实现“减负”与“提质”并行,成都高新和平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主题研讨活动之集体备课展示。活动从做好集体备课入手,明确集体备课有效路径和主要内容,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资源共享。
壹·筹备
4月8日,学校召开集体备课活动周筹备会。杜明元副校长亲自主持筹备会,强调要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地开展好各环节活动,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大更好的舞台。
贰·启动
4月11日,学校召开集体备课活动启动会。全校教师一起观看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参加高新区集体备课比赛视频,了解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并重新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成都七中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赖建勇老师带来专题讲座《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实践与思考》。赖老师指出,集体备课制度化需要有效监控,规范的备课流程应高质量落实初案拟创、集体研讨、教学实践、课后反思、资料保存五个环节;备课组应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将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紧密结合。教育者只有坚守高标准,才能永葆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激情与活力。
百家争鸣,和而不同。杜明元副校长强调,集体备课的本质即是思维间寻碰撞、理念中促升华,采众人之长、聚组内合力,提升教师素养的同时,打造高质高效课堂,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杜副校长谈到,优质的教育,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优质的课堂,应当是绽放着笑容的课堂、是闪烁着思维的课堂、是滋养着生命的课堂。他指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此课堂,应当是当下和平教师的集体追求。他对此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作部署:打磨课堂,备课为基;坚守规范,遵循流程;干部下沉,推进落地。
叁·蓄势
4月11日至14日,集体备课活动展示如火如荼地准备着。教研组长多次召开筹备研讨会,组员们热烈讨论、反复推敲,形成初案。四天时间,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从毫无头绪到精雕细琢,从初具模型到精彩无限。
肆·展示
4月15日,成都高新和平学校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五大备课组,分别在五个分会场进行了集体备课成果展示。
有备而来,唤醒课堂
小学语文备课组展示在申怡悦老师《画杨桃》和《小马过河》的说课中拉开序幕。老师们围绕主题“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策略”展开讨论,针对单元整体设计提出“朗读体会人物心情”和“简单发表自己看法”的课时目标,确立“借助标点、添加提示语”等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申怡悦老师根据集体备课组意见,快速调整,最终呈现出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
高新区墨池书院小学校长谢治国高度肯定了备课组老师的综合素质,他指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一定是看它是否有准确的目标,以及目标是否达成。真备课能创造巨大的教研价值,有备而来的课堂才能唤醒每一个种子。集体备课应该从备教材开始,思考如何基于单元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强调以精准目标为导向,变零散为整体,使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练、评有准心。”
以辨促思,以思促行
备课组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带来精彩的《正比例反比例》单元说课和现场展示课《变化的量》。说课环节后,备课组成员就如何让数学更贴近于生活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教案。
讨论后,谭艳老师带来课例展示《变化的量》。谭老师首先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沙漏中变化的量,获得直观感受,接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分享生活、数学语言表述五个环节,让孩子们深切地感悟变化的量。
高新区数学教研员曾亮老师对集体备课表示高度评价,并站在单元视角下从“引学”“独学”“合作”“共学”“固学”“延学”六个方面作了详细点评,让老师们从整体视角下认识到如何进行单元设计。她强调,我们要站在大单元教学的视角下整合资源,坚持问题导向,挖掘核心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
流出一片闪亮的紫藤萝瀑布
初中语文教研组带来了主题为“散文教学的重难点和路径”的备课展示。主备人谢佳兴老师带来《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两篇散文的说课,老师们围绕备课主题,立足《紫藤萝瀑布》,对说课内容进行充分讨论,提出了“品读修辞”“补充背景资料”“一字立骨”等教学策略。教研组明确散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细读文本,品味作者语言的滋味,从而理解言语表达的独特情思和人生体验。
谢老师采纳研讨建议,执教《紫藤萝瀑布》。
高新区语文教研员徐文娟老师肯定了语文组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同时,她建议:课堂的目标要准确,围绕“凝望”,藤萝花在流动,人的情感也在流动,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流动起来。而课堂的流动是由每一个闪烁的思维组成的。教师要立足学生角度,帮助学生搭建赏景与悟情的“关联性思维”框架,促使学生思维流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也能流出一片闪亮的紫藤萝瀑布。
创新“章头课”,感悟数学整体性
初中数学组拓宽数学教学新思路,积极探索“章起始课”教学模式,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及分式方程》为例,进行了名为《“情境-问题”视角下的章起始课教学》的教材解读。
数学组谭李斌老师对《分式及分式方程》的章头课进行了说课和上课,数学组教师明晰教学内容和目标后,就如何变“教学”为“导学”,进行了激烈讨论,形成了统一观点:以小见大,从细节入手;确定教学起点,建构优质“章起始课”框架;精心设计环节,让学生对整章节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课后,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高新区初中数学教研员任炯老师高度肯定了初中数学组做出的尝试,他指出,章起始课在数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统领全章的作用。教师应建立单元(章节、模块)知识的框架,了解单元概念演变为概念体系的思路,以及从全方位、多学科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入手,指导学生把有关的零碎知识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树”,让学生既可以看到“树木”,又能看到“树木”所在的“森林”。
在“夹磨”中体验“破茧成蝶到翩然飞舞”
初中英语教研组备课主题是《The Journey of My Fairy Tale(我的寓言故事之旅)》,备课内容是人教版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 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单元备课及项目化设计初尝试。
孙杰老师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重难点、说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行了单元说课,同时提出了“传奇故事里的语言实践体验项目化设计”的设想。
集体备课环节,老师们对“读者初阅读到演员诞生”如何在单元教学中实现展开了充分讨论,针对学情和实际操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七中林荫校区教研组组长谢光宏老师对孙杰老师的课堂作深入指导。他谈到,破茧成蝶到翩然飞舞,优秀的教师是在“夹磨”中成长起来的。谢老师解囊相授,一堂微讲座娓娓道来:用“SMART”原则来备课,让备课更加明确高效;用“十化”评价课堂,即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面对英语组老师们的频频发问,谢老师还就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学方法的使用、学法的指导几个方面为老师们理清思路、解答疑惑。
集思广益让学生受益,博采众长教学相长。在交流与思辨的过程中,与会教师清晰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体现出教师不同的个性与魅力。老师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减负增效任重道远,和平学校以集体备课展示活动为契机,创设浓厚研究氛围,致力于形成一种研究型的工作常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水本无华
相荡而成涟漪
石本无火
相击而发灵光
教师如是说
上课环节非常生动而自然地揭示了集体备课的意义。整个备课组交流过程真实、热烈、有效,让我们听的人都跃跃欲试。谢治国老师的指导素朴又真挚,给予了我们集体备课的方向,化繁为简,去伪存真。整个过程我特别地投入,有时候甚至听得心潮澎湃,非常希望能够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小学语文教研组 文李华老师
这次集体备课活动从准备到展示都凝聚了每一个小学数学组小伙伴的集体智慧。在组员分享与专家引领下,我们站在单元视角上重新审视了三个内容: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在集体议课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跳出单元的限制,在整个知识版块中来思考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联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坚信和平人集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小学数学教研组 赵红梅老师
这次集体备课活动真实再现了备课组成员沟通、讨论、争鸣、借鉴、提升的全过程。在集体探究中,我们重新审视教学设计,搭建更加合理的学习“脚手架”,深入思考如何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聚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每一个小伙伴的智慧火花,引领着教师、学生、课堂、课程一道,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语文教研组 李征老师
《学记》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起始课的教学就像是将一颗种子埋在学生心中,不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去学,让学生深入、合理、清晰地思考,从而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初中数学教研组 赵苏潘老师
我们要舍得备课,有背后的潜心研究和准备,才会有与学生持心相对的一堂好课。我们要舍得求教,有名师的点评和讲解,才会让你拥有一面镜子映照自己并促进自己快速成长。
——初中英语教研组 胡扬老师
项目化设计是当下学科课堂教学中最缺失的东西,有了它,老师的课堂就有了活力,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经过本单元这样的旅程式的体验学习,学生会更爱英语。
——初中英语教研组 谭丽老师
本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成都高新和平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征途还在继续。“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此次活动是教育的交流盛会,是教学的深度研讨,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发展,提高教师素养。和平的老师们将团结一心参与到学校的改革转型浪潮中,一起奔赴更广阔的未来!(叶婷婷 李敏 谭师龙 邝欣 赵苏潘 胡扬 )
(来源:成都高新和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