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论坛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教育新闻

挥动激情 放飞梦想 团结拼搏 超越自我    “天府创新教学”开讲啦!    新兴粮油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武侯区为成都街道职能转变改革探路    成都高新区成立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联盟 助推    2018年成都武侯区公开招聘全职党建工作指导   
科教兴川
当前位置:教育频道  >  科教兴川  

成都青白江:一所医院的战“疫”


2020-03-19 11:37:35  来源:


百姓生活网讯(钟华 贾元东)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新扩建的新冠肺炎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门口一直拉着警戒线,立着的“隔离区”警示牌很是显眼。


如果抗击疫情是一场战争,那么,这里便是青白江的“主战场”,生死救援随时可能上演。一个多月来,医务人员一直紧绷着一根弦,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截至目前,医院预检分诊患者37000余人,接诊发热病人1000余人,收治留观患者43例、疑似患者17例,确认并转送患者2例。



“哨兵” 日均预诊分诊达1100余人次


“您好,请测量一下体温。”“除了发热以外,您还有别的症状吗?比如:咳嗽、乏力、胸闷。”“您是一直在青白江居住,还是外地返乡?家里有没有外地返乡的亲属?”


位于门诊大楼前方的预检分诊处,是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坚守在此的医护人员就是这个阵地上的“哨兵”。他们来自不同科室,却因为这场特殊的“战疫”走到了一起。


疼痛科护士杨怡,是医院第一批派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她说,像这样的询问,不漏一句,不漏一人。作为疫情防护的第一道屏障,他们每天24小时对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甄别和“透视”,生怕漏掉一例可疑病例。


“我们预检分诊处是最先面对患者的地方,也是潜在风险最大的地方。”从1月23日到现在,杨怡一直坚守。她说,之前进行了严格的岗前培训,学会了如何正确自我保护,唯一难熬的是穿上防护服不能喝水,而预检分诊需要不停说话。“嗓子干得快要冒烟了,但我们必须守好这个关卡,给后面的同事减轻工作量,减少患者之间相互感染的风险。”她说。


过去一个多月,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陈茜感觉“比一个季度还长”。今年已经51岁的她,有着30多年临床护理经验。“战疫”打响时,她便主动要求参加一线工作,并提出值夜班。考虑到陈茜的年纪和身体情况,单位领导建议她只值白班。可她却说:“这点累不算什么,医生护士更累,我只是做我力所能及的事。”


测体温、手消毒、询问流行病学史,“三部曲”看似简单,当日均预诊分诊达到1100余人次时,这样的工作风险和压力并存。


杨怡、陈茜都只是预检分诊团队45名医护人员中的一员,责任于心,担当于行,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才有了这场战疫中亮丽的风景线。正如杨怡所言,“职责在身,使命在肩,守好疫情防控‘第一关’,义不容辞!”


“守门人” 100余名“白衣战士众志成城


距离预检分诊处50米,是独立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这里也是青白江区医院防治、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核心区域,守护这个区域的是发热门诊团队。



防护服、鞋套、手套、医用N95口罩、护目镜……每天,隔离区负责人王向军进入病区要花很长时间穿戴好二级防护装备。防护服一般穿4个小时就要换,但遇上疑难病例或其他事,六七个小时才出来是常态。“衣服不透气,汗水直流,每天下来,整个人像被水泡过一样。”王向军说。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绝不让任何一个病例诊断延误,也绝不让任何一次判断出现失误。”作为院内诊疗专家组成员之一,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邦国除了日常诊疗工作以外,还要负责解读诊疗防控方案,以及通过流行病学史询问和血常规、淋巴细胞激素、胸部CT等检查,对疑似患者进行排查。


“我常常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张邦国的眼里透着疲惫。


在隔离病区,除了常规的护理,护士还承担着护工、清洁工的工作,包括帮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擦洗身体、处理排泄物等。


在封闭的环境里直面病毒,患者的情绪也被无限放大。让护士长刘凤蓉印象深刻的是一名30多岁的疑似患者,“可能隔离久了,心情烦闷,他经常挥舞着手臂大吼,说我们剥夺了他的自由,怎么劝都不听。”


“患者亲人不在身边,我们成了他们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柱,调节病患情绪成了医务人员重要工作之一。”朝夕相处,精心照顾,刘凤蓉感觉,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


一次,一名疑似患者解除隔离,还专门写了一篇隔离笔记,“我想谢谢所有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正是有了他们不畏危险、夜以继日的工作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有了一个个康复出院的患者。”


“战争”还在继续。看着一批批病人出院回家,看着窗外越来越浓郁的绿色,刘凤蓉知道,春暖花开,离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