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谢世君﹒苏聪丽政治名师工作室”的课题推进专题工作会顺利召开
百姓生活讯(刘宁)2022年9月23日,成都高新区“谢世君﹒苏聪丽政治名师工作室”顺利召开线上工作会,专题研究工作室课题《中学思政课程大概念主题式课例研究》的推进工作。成都大学周小山教授应邀作指导,工作室领衔人及工作室全体成员、学员参加,会议由该工作室领衔人、高新区政治教研员苏聪丽老师主持。
首先,苏聪丽老师对工作室立项课题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解读和介绍,让工作室成员学员再次对课题进行梳理,以便推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随后,周小山教授高度赞扬和肯定了由工作室引领的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绩,同时针对《中学思政课程大概念主题式课例研究》的课题对以下几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关于研究方向。周教授谈到,现在的趋势是推进“大思政课”,这包括了“思政小课堂”的提质,也包括“大时空,大教学,大先生,大格局”的思政大课堂,以构建高质量思政课程体系。强调大小课堂有机结合,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推进思政信息化,打造思政“金课”和“四库”(学段案例库,问题库,素材库,示范课程库)等。周教授建议,在研究课时课例的基础上向两个方向拓展,一是从课时设计拓展到系统性的大单元主题设计,而非仅仅局限于一个课时的议题或某一个主题的设计实施;二是探索大概念主题的“大思政”课例,如:思政+跨学科课例(PBL),思政主题+节日活动课例,思政主题+校外实践课例等。
第二,关于研究途径。周教授谈到,工作室可考虑构建初高中思政“课程群”来优化教材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法,优化教学评价。同时,要注意课例的体系化,系统性。系统性是建设中学思政课例群的努力方向,也是其核心和关键所在,是高质量中学思政课例体系构建的“最后一公里”。课例体系构建的关键是思维方式转向:从点状式,割裂式思维转向关联式,整体融通式,多向互动式思维。
第三,关于成果形式。周教授建议,工作室研究成果在专著、课例集、论文、研究报告等物化成果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政素养发展评价和思政教师“大先生”发展评价的具体实践研究,要形成可复制借鉴的表现性任务库和档案等工具。
工作室成员学员在听取了周教授的指导后,受益匪浅,老师们踊跃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与周教授进行交流。老师们就初高中同一大概念课例设计、新教材课例设计、跨学校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周教授对老师们提出的思路和想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逐一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成都石室天府中学副校长谢世君作总结和工作安排。谢校长首先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学员,对周教授的悉心指导表示了真诚感谢。她要求:第一,工作室全体成员学员,要认真领会周小山教授的指导内容,以进一步推进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第二,各校要形成合力,初高中相互衔接配合,把研究工作做实做细,形成研究成果,以更好地发挥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