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师一学校副校长张兴华到青白江区至佳中学校开展交流活动
一番春意换芳年,笃实教研正当时。2023年3月24日下午,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副校长张兴华莅临青白江区至佳中学校,以“同心同行,同向未来”为主题,就进一步推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命题能力建设进行深入地探讨。
团结协作,携手共进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一校之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质量要做到提质增效。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功夫在平时,久久为功,核心在备课。
集体备课共成长
老师向学生倒一滴水,师者得有十桶水。备课是每位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一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与研学的重要备课形式,有利于教师在个人备课中相得益彰,互补互促,增长短板,弥补不足,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教师睿智掌握教学的科学规律和特点,累积教学经验而厚积薄发,科学管控、充分保障一校之教学工作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奏和可操作的持续前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张兴华副校长以锦江师一的集体备课为例,强调要完成一个好的集体备课,定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先要明确组长与核心组成员的责任与权利;次要明确主备课人、主评人等的职责和权益;再要务必完善与严格集体备课制度,监管集体备课全过程;最后是集体备课展示和备课组考核。
集体备课齐发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集体备课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个体思考转化成团队研究。学校应当进行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集体备课的有效实施。张兴华副校长谈道:“我们(锦江师一)所有的老师都要上转转课,各科老师都需要上不同的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在评课的过程中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能力。”
团队实践,突破自我
“双减”的主阵地在学校,核心在教学,关键在课堂。一所优秀的学校应当始终坚持对教师的培养、对教学的研学和对课堂的研教。
课堂教学,转变观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亿万年之功;金石可镂,锲而不舍矣。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每一天都应进行教学研究,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坚持不懈,永不慵怠;教师对于自身的成长,还需要提速转变、更新,甚至升级观念,就此,张兴华副校长强调:不是不进则退,而是慢进则退。
着力课堂,关注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观察作为及时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分析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有效途径,广泛地受到较多的关注。将其作为教研方式,融合教研主题,结合课例进行深度的思考、研究和剖析,这会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命题能力,研修培养。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张兴华副校长在分享锦江一中教师命题情况时谈到:“教师要紧跟时代和生命的命题背景,把握中考导向,指引命题。”
与时俱进迎挑战,不负时代与韶华。新形势下,学科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教师只要坚持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学习,部分分析反思,提升自身命题能力,就能指引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的本质是人,教学的目的也是人,也更为了民族与国家,因此在交流会的最后,张兴华副校长深邃前瞻地指出:“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教学的高度,人文素养决定教学的厚度和温度。”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本次交流会虽然短暂,但是对青白江区至佳中学校教师帮助和影响极其深远,与会老师必将带上本次交流中获得的教学智慧,践行至远,臻善至佳。
(撰稿:李漪馨)
(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至佳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