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两路口学校班主任“青蓝工程”培训会(一)
百姓生活讯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班主任的迅速成长,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郫都区两路口学校实施班主任师徒结对计划,并于2023年9月至11月定期召开班主任“青蓝工程”培训会。
一年级入学适应期是儿童进入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重要阶段,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形成乐学、爱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9月26日,两路口学校优秀班主任马义容老师为新入职的班主任们带来《一年级入学细节管理》讲座。
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变化
学习能力:一年级是孩子们正式进入小学学习的阶段,他们开始接触新的学科和知识。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他们逐渐适应了更加正式的学习环境,开始学习阅读、写作、数学等基础知识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和方法,逐渐适应小学生活 。
社交能力:一年级学生开始与更多的同学互动,建立新的友谊关系。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注意力和专注力: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通常比幼儿园时期更强。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完成任务 。
自理能力:一年级学生逐渐学会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任务,如整理书包、穿鞋系带等。他们开始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
情绪管理:一年级学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面对新的挑战时,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变化。他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适应学校和班级的规则和要求。
有的放矢,合理教育
1、见好开学第一面,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出来,进入小学,面对新的老师,有些害怕。因此,开学第一天,班主任的自我介绍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颖、有趣的见面方式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比如采用“我来猜猜猜”的游戏,把班主任的基本信息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认识班主任。
2、组织学生熟悉校园环境,来到陌生的学校后,班主任带领学生依次参观学校,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教室、老师的办公室、厕所、饮水处、各个功能室等所在的位置,方便孩子们遇到困难后及时找到老师,也方便孩子们按时到达指定教室上课。同时开展“校园探秘”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更加熟悉学校,消除内心的焦虑。
3、进行一日常规强化训练,每年新生入学,最头痛的就是班主任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孩子汇聚在一起,由于家庭教育、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相同,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因此,通过一日常规训练,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是很必要、很重要的。
(1)制订详细的一日常规,从早晨进校后,学生就开始忙碌的一天了,把打扫卫生、早读、升旗、两操、课堂常规、课间休息、午休、路队放学等的具体要求做成《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训练册》。
(2)有计划地训练常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班级常规的训练要有步骤进行,每一天都要对班规进行强化和巩固。在训练时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用口令规范课堂行为,如“一二三,快坐好,四五六,手背后”这一句来规范小学生的听课姿势。用图片展示具体的操作要求,如在卫生角贴一张图片,展示扫把的正确摆放方式,学生一眼就能看懂,比讲解更有效。用定点定位规范路队,反复练习,做到快、静、齐。把常规要求制作成常规系列微课程,推送给家长,达到家校一体化,增强常规训练的持续性。
4、设置激励性奖励,奖励对一年级的学生有许多好处。首先,奖励可以促进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更有信心去挑战新的任务。其次,奖励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奖励,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奖励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最后,奖励可以帮助孩子们确定他们希望达到的目标,并且激励他们去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先制定好奖励机制,然后用小红花、各种可爱的贴纸等奖励给学生,采用积分制兑换奖品。
积极反思,提高认识
班主任,应该具有教育的敏感性,对于日常管理中的事情,有意识的去分析、研究学生的行为,分析、研究自己在处理问题行为中的教育行为,提炼出有效的指导方法。通过不断反思,积累宝贵的经验处理今后遇到的类似的问题。
总而言之,一定要在幼小衔接时期做好入学教育,为一年级新生在梦开始的地方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薪火相传共育桃李,青蓝同心共赴花开”。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从草长莺飞处意气风发的起航,或许会经历风光无限,或许会经历风雨披肩,这都是师者的常态。长路浩浩荡荡,万事皆可期待,相信,学校的班主任们定能“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师徒携手,合力同行,共谱桃中教育新篇章!
(来源:郫都区两路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