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融合教育全纳优质发展实践
为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帮助残疾儿童全面发展,成都市龙泉驿区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四川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实施方案》《成都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都市龙泉驿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精神,从强化保障、资源建设、师资培育、特色服务方面着力推进龙泉驿区融合教育全面优质发展。
一是强保障,确保“特事特办”。区委、区政府将特殊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议事日程,先后出台成立资源中心、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多项文件。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区特殊教育学校先后于2021年和2024年开办培智职业高中班和培智幼儿班。全区建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
二是补短板,确保“特校办优”。建立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多种途径相结合,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残疾儿童少年生均公用经费达13000元/年;设置了资源中心运作经费、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运作经费等专项经费,近年来,累计投入专项经费共达300万元以上,投入1.4亿元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建成乡镇(街道)特殊教育资源中心9个,普通学校特教资源教室54个、服务学生1000余人。
三是提素能,确保“特师办强”。落实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将特教岗位补助提高到3000元/生·年。建立和完善了对随班就读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评优、评先、职评等方面对从事特教的干部教师予以倾斜。建立内培外引机制,引进特殊教育专业人才38名,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达65%。配备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专职教师4名,巡回指导教师18名,普通学校专职资源教师35名。新入职教师、特教学校教师、资源室教师和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率达100%。全区教师在特殊教育各级各类论文、课题研究成果获奖达100人次以上。
四是建特色,确保“特教办靓”。构建了“以生为本的支持服务体系”,整合学校、医院、社区等资源力量,为学生提供通用、专业、自然和社会支持,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全面、全程、全人发展。建立区域特殊教育联盟,构建区域特殊教育发展联盟协同机制,推动全区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教康结合,投入400余万元优化特教学校和普通学校特教资源教室的康复设施设备,开设轮滑、篮球等康复课程10余门,构建“教康结合”龙泉模式。
在全区共同努力下,特殊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实现了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应进全进”,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4%。同时,促进了普特融合协同发展。区特教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内加强“IEP”“教育戏剧”“特奥”三张名片的打造,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及教育戏剧教学成果均获成都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6所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荣获成都市“市级示范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3所学校(园)获成都市融合教育试验校(园)称号。3人获评“成都市特殊教育工作突出个人”,1人获评“成都市送教上门先进个人”。区特教资源中心获评成都市“市级示范性资源中心”,区教育局获评“成都市特殊教育工作突出单位”,成为成都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规范运作试点单位。对外加强区域交流,近年来累计接待省内外特殊教育同仁参观考察500余人次。
2024年11月25日,四川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携手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举办了《2024年工作年会暨“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龙泉驿区受邀分享县域融合教育优秀经验。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副主任付勇代表区教育局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展示了龙泉驿区在融合教育全纳优质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未来,龙泉特教人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有效落实“五育并举”,深化特殊教育课程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服务精度,扩大区域特殊教育影响力,大力推动特殊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城市东进,助力“优教龙泉,教育强区”,为构建全龄友好包容城市贡献龙泉力量!
(图:刘敏 邓珊珊 文:邓珊珊)
(来源:龙泉驿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