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海滨融合教育工作坊2.0“学校适应性”视域下随班就读学生青春期性教育个案研究现场会在成都市熊猫路学校举行
冬意悄然,岁月轻慢,善爱巧琢,共话融合。
为进一步深化随班就读工作,展示片区学校在融合育人中的实践成效,提升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实现“融合新生 守护青春”,2024年12月19日成华区海滨融合教育工作坊2.0“学校适应性”视域下随班就读学生青春期性教育个案研究现场会在成都市熊猫路学校举行。何丹、先照勇、吴玉芹等市区特殊教育专家出席,14个工作坊成员学校代表参与现场研讨。
心灵演绎·话剧启思
现场会以心理剧的形式拉开序幕,把青春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冲突、缓解、理解、和解的全过程进行精彩演绎,两名随班就读孩子参与其中,进行了角色扮演,一同体验成长的心路历程。成都市熊猫路学校把心理剧作为融合教育的一种新探索,让这种艺术展演形式帮助特殊孩子学会融入正常生活,体会成长的“心理过程”,又让普通孩子学会接纳,以尊重包容的态度,悦纳自己和身边的人。
文创添彩 手绘传情
在致知图书馆,美术刘晓琴老师生动展示校园文创课——手绘瓷杯,生动的讲解和精美的实物展示引得现场的每一个人跃跃欲试,纷纷参与其中大展身手,在陶瓷杯上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现场烤制作为送给自己的“冬日礼物”。 两名随班就读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了属于自己风格的瓷杯,文创手绘课是学生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的展示平台,也是成都市熊猫路学校打造融合教育创新路径的一张“校本名片”。
实地探访 资源共鉴
杨雪松书记带领与会的全体专家和老师参观了成都市熊猫路学校新建的心理资源室,老师们查阅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汇编、心理健康文化墙、咨询辅导活动记录等,对成都市熊猫路学校心理资源室的建设、融合教育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的赞许。
成果汇报 经验共享
回到交流研讨现场,杨书记发表《以爱启智 融合共育》的致辞,校长助理权丽霞作《融爱合善 晓喻新生》专题汇报,从团队建设、环境浸润、课堂教育、活动培养、联动帮扶等五个维度介绍了成都市熊猫路学校近年来在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的具体做法和初步成效。教务副主任陈彩霞分享了成都市熊猫路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特别以一名特殊孩子的成长经历为例,从培养其社会适应性、强化行为、引导性别意识和培养社交能力等四个方面,向大家细致阐述了制定个性化青春期性教育课程的“熊猫路校本方案”。
专家领航 指引方向
在听取成都市熊猫路学校的汇报之后,与会专家纷纷对学校的积极探索表示高度肯定,并对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进行指导。吴督学引用生活中的案例,对引起中学生性冲动的原因进行剖析,她建议学校可以从原因分析入手,制定与学生行为相对应的教育措施;专家先照勇提到,青春期孩子出现性冲动是正常且自然的需求和表现,老师需要将孩子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和迁移,并对如何实施提出指导;专家何丹就融合教育工作坊的未来建设提出了三个期待:期待融合教育有一个成型的成果形式;期待大家推进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期待孩子能被看见,从“被关注”转化为“被呵护”。最后,海滨小学代表工作坊总结2024年融合教育的开展情况。
聚力融合,向善而行。成都市熊猫路学校将继续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激励全体教师争做融合教育新时代的“大先生”,践行“让生命和使命同行”的理念,在市区各级资源中心的指导和海滨融合教育工作坊的引领下,科学规划、精心施策、全体启智,不断推动学校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成都市熊猫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