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天府路小学党建带团建活动
红印铸魂,铸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乡情砺志,砺的是扎根大地、启智润心的教育情怀。
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近日,彭州市天府路小学全体教师走进“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开展“擎信仰火炬 砺青春担当”党建带团建暨主题党日活动。从党建引领的奋斗历程到三产融合的创新实践,从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到乡村振兴的生动课堂,教师们在这场沉浸式研学中汲取红色养分,厚植教育情怀,探寻铸魂育人的时代答案。
踏入战旗村,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基因和殷切的发展期望。全体教师先后参观了战旗村的初心馆、乡村十八坊、郫县豆瓣博物馆、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蜀绣坊、唐昌布鞋、酱园坊以及品牌创新中心等场所。在这里,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深入了解了战旗村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村民们从贫困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繁荣。教师们深刻感受到,正是党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正是无数基层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才让战旗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这是红色精神在乡土大地上结出的累累硕果。
在初心馆,校党总支部书记李支德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团建赋能促发展”为主题为全体教师上党课,他强调,全体教师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教育家精神”深耕课堂、潜心科研。青年教师需勇担使命,既要做“经师”更要成为“人师”: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科研中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生活中践行师德规范。勉励大家以“躬耕教坛,丹心报国”为信念,在数字化转型中创新育人模式,争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燃灯者”!
走进战旗村的“乡村十八坊”,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手工豆腐坊里,豆香四溢,师傅们熟练地制作着传统美食,传承着古老的技艺;蜀绣坊中,绣娘们飞针走线,一幅幅精美的蜀绣作品展现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传统技艺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村民对乡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这份乡情,是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我们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
红印铸魂,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育人使命;乡情砺志,赋予我们奋斗的力量,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彭州市天府路小学的全体教师将以此次参观为新的起点,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时代新人,让红色精神在乡土大地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
心得感悟:
青年教师韩晓俊:战旗村民主决策的模式让我反思,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事务,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实践能力。
青年教师刘娟:看到村民守护传统技艺的执着,我意识到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打算在课程中融入更多本土文化元素。
党员教师陈美勇:党员示范田展现的奋斗精神令人钦佩,我将结合劳动教育,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党员教师代家林:了解到战旗村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党组织,乐于奉献的党员干部,在今后我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将来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党员教师易莲:在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党员教师李欢:战旗村党员冲锋在前的作风让我深受触动,今后要在教学中强化榜样力量,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党总支部副书记、校长张琳:党员带头致富的案例启示我,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未来将推动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
(来源:彭州市天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