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小学2024年度立项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2025年4月11日,客家小学迎来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研究》开题论证会。出席此次开题论证会的有: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明隆部长、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研员兰小云老师、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经验丰富的商婧老师,客家小学汪宗蓉校长和课题主研人员。
教科室主任曾财华主持会议。本次开题会共有五项议程:一、主持人介绍与会领导及专家,致欢迎辞;二、龙泉驿区教科院李明隆部长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三、客家小学课题组郑义老师作开题报告;四、课题专家组对课题进行指导发言;五、客家小学汪宗蓉校长作表态发言。
首先,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部李部长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接着,课题主研教师郑义作开题报告,她从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综述、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措施和活动、预期研究成果和效果、研究的保障条件七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陈述。
听取和翻阅开题报告后,三位与会专家表达了对学校课题成功立项的祝贺,肯定了课题组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积极的研究态度,同时针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专家们与课题组老师一起探讨了课题名称的优化、课题问题的聚焦、课题目标的确立、研究内容的取舍、研究方法的调整等重要事项。
兰小云老师提出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聚焦学生内在优势(如心理韧性、情感能力),避免过度强调“问题行为”,同时结合SEL(社会情感学习)框架设计系统性干预,通过提升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改善攻击性行为。干预设计可整合“生物因素”(如冲动性神经机制)、“社会因素”(同伴互动模式)。实践层面落实为心理课渗透、校园案例库建设等可操作性方案,并增加长期追踪研究验证效果。
商婧老师建议研究需立足“真问题”导向,通过深度访谈等实证手段精准定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重点强化“自信心培养”与“社会情绪能力提升”。同时强调心理教育需形成系统性策略,将“人际交往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并注重“泛化性心理支持”——既关注攻击性行为的矫正,也通过自信力训练、情绪表达活动等增强学生心理韧性,实现从“问题干预”到“全员发展”的实践转向,最终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李部长指出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根源在于“同理心缺失、社交技能不足及健康合作行为匮乏”,强调不能采用“头痛医头”的短期干预,需立足系统性视角构建“预防-教育-矫正”策略体系。建议通过预防性教育课程(如“预防攻击性行为5计”)培养学生同理心与社交能力,结合针对性能力培养课程(如“能力培养6大关键操作”)强化合作行为训练;同时依托个案研究总结行为规律,开发可推广的实践方法,形成操作性策略,最终构建覆盖行为预警、正向引导、动态矫正的完整闭环,推动研究成果向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转化。
客家小学汪宗蓉校长代表课题组对专家们高瞻远瞩的指导致以诚挚谢意,并郑重表态:课题组将严格遵循专家建议,深化个案追踪与成果转化,构建“预防-教育-矫正”的完整闭环,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客家小学全体成员将以科研之力护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图/文:荣联莲)
(来源:成都市龙泉驿区客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