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芯谷实验学校“弘毅杯”赛课之语文组
为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展示学校中青年教师风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阳春三月,成都芯谷实验学校初中部第三届“弘毅杯”赛课活动拉开序幕。此次赛课活动涵盖多个学科,以赛代培,研赛结合。不仅为老师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一场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盛会。
七年级语文组
同课异构课题:《卖油翁》
修绪婕
个人简介
笃信“语文即人学”,深耕文本细读,在经典的字句雕琢中培植语言敏感力,借课堂思辨活动引导学生解构言语逻辑,于寻常文本窥见人性深微,助力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蜕变为“主动思考者”。愿以语文为火,既照亮考场征途,更温暖少年心性与智识生长的漫漫长路。
修老师以改编课本剧的情境任务导入课堂,通过梳理文章结构,划分剧幕,编写剧本并演绎剧本三方面展开教学,最后以剧本命名来深入探究文章主旨。修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目标清晰,为此次语文组的赛课活动拉开了精彩的序幕!
干雨露
个人简介
热爱文学与教育。秉持“以文化人,以情育人”的理念,注重在经典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情怀。擅长通过情境教学和思辨讨论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引导其在文字中感悟生活,在表达中促进成长。我相信语文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与智慧的交流,愿以语文为媒,陪伴学生在书香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干老师以“明故事、品人物、悟智慧”为主线展开教学,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精彩课堂。新颖有趣的情境式导入和环节设计让同学们沉浸其中。通过析文本,品人物,感受到了小人物亦有光芒,平凡事亦藏真谛。干老师的课堂细致又不失凝练,生动又落到实处,上完这堂课,同学们不禁感叹“小人物亦有大智慧”!
同课异构课题:《山地回忆》
胡春利
个人简介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始终相信"语文是生命的诗行",愿以文字为舟,带学生徜徉于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以"情"为墨,用"思"作笔,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的殿堂。
心语寄语:“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
胡老师以清风化雨的语言开启了课例二的第一堂展示课。胡老师通过提问“我”为何离不开那贫瘠的土地引入课堂,从分析妞儿的个人人物形象到整个山地人民的群像,使学生感受山地人民的单纯美好、淳朴善良,体会到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之情。胡老师的课堂润物细无声,相信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受益匪浅。
吴奇梅
个人简介
教育座右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坚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不断进己之德,修己之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以心灵对话为理念,融合互动、情境、多媒体多元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重文化传承与情感教育,引领学生在语文海洋中全面发展,扬帆远航!
吴老师聚焦于文章语言,站在战争叙事的另一视角,通过关注语言冲突以及从冲突到和解的诗意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生活场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诗化小说的写作特点。吴老师的这堂课选点新颖,视角独特,给我们带来了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一堂课!
胡雨菲
个人简介
教育理念:“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努力扎根一线教育,立志做一名有深度、有温度的教师。在教育之路,用心倾听每一颗心灵的声音,用爱点亮每一盏希望之灯。用心执教,向下扎根,向阳而生。
胡老师的整堂课聚焦于妞儿的人物形象分析,新颖生动,重点突出。通过在“吵”中见真性、在“笑”中见真情、在“问”中见真心三方面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胡老师的课堂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战火中最诗意的善良。
八年级语文组
同课异构课题:《回延安》
杨钰玲
个人简介
八年级备课组长,被评为双流区东升街道“优秀教师”。曾参与新课标领航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在成都市演讲比赛、双流区教坛新秀等活动比赛中均有获奖,教学课如《藤野先生》被评为双流区优秀课例。
深耕一线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训练与人文素养培养,擅长以生动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秉持"以文化人,以情育人"理念,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语文课堂。
杨老师以圈画景物,观赏水土、贴近生活,感受民情为主线,再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品味“信天游”的写作特点。杨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结构清晰,目标明确,既扎根文本,又凸显文化内涵,是一堂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优秀课例。
张景怡
个人简介
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做文字的摆渡人,在平仄韵律间与学生共寻语文之美。深耕教研,笔耕不辍,课题论文绽放思想火花;以赛促教,以教润心,赛课舞台尽显育人智慧。教育是春风化雨的相遇,是文字与心灵的共鸣。愿继续以诗意滋养课堂,用热忱点亮每个求知的眼眸。
张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追寻四川的家乡印记。一寻民歌中的地方特色,二探民歌中的情感与形式关联,三创模仿写作《入四川》。张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又富有层次,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以读促写,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育之道,贵在传承致远。本次赛课活动教师们以匠心打磨课堂,用热忱诠释使命,在"以赛促教、以教明志"的实践中,实现了从"站稳讲台"到"点亮星火"的成长。他们在"三新"改革浪潮中校准航向,在学科实践中淬炼本领,更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坐标系中,深刻体悟新时代教师"经师""人师"的双重担当。那些教案里密布的批注、课堂上迸发的灵感、评课后沉淀的反思,终将化作滋养教育生命的春泥。
(来源:成都芯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