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江苏溧阳别桥镇一名83岁老年女性在家中被保姆闷死。截至事发当日,保姆刚刚工作8天。事发后,保姆电话通知了老人的儿子,并指导其为老人擦洗、换上寿衣。家属查看家中监控后发现老人并非自然死亡,当即报警。5月12日,闷死83岁老人的保姆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据《新京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家政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在发展前景向好的同时,家政服务业也暴露出行业准入制度、人员资质认定制度、监管制度、行业标准化建设均不足。近年来,家政行业保姆从业人员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当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纵观家政行业现状,普遍存在从业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服务情况难以追溯等问题,服务的规范性、专业性、安全性水平有待提升。究其原因,第一,从业多以“熟人介绍”为主,因为庞大的市场需求,一些家政公司推出“老带新”项目,引进一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在把好人员“入口关”方面不严;有的雇主则为规避高额中介费自行寻找人选,未对保姆背景情况、专业能力等进行深入调查评估,导致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确定性。第二,受传统观念影响,保姆职业认同感低,保姆通常被认为是“下等职业”,而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一般不会从事“保姆”工作,据调查显示,从事家政服务的一般为农村进入城镇的“4050”中年妇女居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人并不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市场普通缺乏优秀的、有经验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人员。第三,业务培训多以“通俗理论”为主,据了解,一些企业为尽快实现“产出”,并未对员工开展全面的专业能力测评和培训,或以“应知应会”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操训练,同时,因受文化程度、年龄、思维见识等影响,部分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的吸收度和运用度不高,多数仍凭经验办事,专业水平缺乏保障。第四,乱象产生多源于“信息不对称”,现实中资历造假、伪造证书等现象仍有发生,例如福建厦门育婴师摔死女婴案中,只有初中学历的犯罪嫌疑人所谓的“高级育婴师”证书,就是花费500元买来的。同时,服务情况难以追溯,也让一些素质低下、能力不足的人得以滥竽充数,即使因表现不佳被辞退,甚至有过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换个地方就能找到新的雇主。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提高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建立规范化的行业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等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开展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建议相关部门开设统一的职业技能测评,通过则可获得政府认可的证书、执照;鼓励在高等院校开设家政相关专业和课程,从长远角度确保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家政公司在提高实操性培训力度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二是设立规范化、明确化的行业标准。通过公信度、认可度高的行业协会、联盟设立行业规范、职业标准,甚至通过立法层面从更高角度来明确定家政职业操守,根据从事领域的不同而详尽程度不一,让标准法规化。三是利用信息化渠道维护行业准入门槛。利用大数据渠道创立完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之间共享的从业人员信息库,例如广州推行的“安心服务证”则是一种科学尝试,扫一扫二维码,家政人员的工作经验、健康信息、职业技能证书、客户评价、诚信记录等都“尽收眼底”,建立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和客户三方互评互查机制,让行业更加规范透明,服务更加安全安心。四是建立完善的激励、退出和惩戒机制。由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开展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星级认证”,对公司认证结果与政府扶持政策挂钩,个人认证结果与收入标准挂钩,对于不积极配合数据更新、信息管理等工作的企业和有严重违规行为的服务人员纳入“黑名单”,对情节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惩处力度,以维持行业健康发展。(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