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讯(杨钎钎 贾元东)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明确成渝地区目标定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以下简称“两中心两地”)。
围绕“两中心两地”建设,在成渝两大中心城市内部,本就肩负着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天然使命”的国家级高新区正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排头兵”。
6月5日,记者获悉,“爱成都·迎大运——2020中国工商银行高新绿道优跑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成渝两地高新区的协同合作向文化体育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据悉,此次活动由成都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联合打造,除了延续去年首届高新绿道优跑活动特色,还将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以赛事促进两地体育事业合作交流,共推成渝地区文体发展。
2020年4月,四川省体育局和重庆市体育局签署《川渝两地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提出共同推动川渝两地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川渝两地人民,更好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记者了解到,发布会后,成都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将在公共体育服务、品牌赛事、特色运动项目以及人才培育体系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共推成渝高新体育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线上线下联动 打造“绿道+体育”IP赛事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高新绿道优跑赛事线下共设四站,分别在新川之心中央公园、桂溪生态公园、清水河公园和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每站赛程约7-10公里,活动将持续至11月。
首站赛事将于6月21日在新川之心中央公园开启,参与人数预计600人,赛程7公里。同期将开展成渝高新线上跑,参与人数预计1万人。
“第一站赛事将于6月6日上午08:00正式开启报名通道,跑友可通过搜索高新绿道优跑官方微信公众号进入在线报名系统。”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参与线上跑的跑友无需报名,只要使用任意跑步软件做好记录,在比赛当天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传即可。
为保证赛事安全,组委会在起终点和折返点设置了固定医疗站点,并在赛道沿途设立快速移动AED医疗救援站,免费为参赛选手提供医疗服务。比赛结束后,在关门时间内完成的参赛选手均可获得一枚完赛奖牌,线上参与者则可获得高新绿道优跑电子完赛证书。若集齐今年四站的奖牌,拼接起来将组成一条完整的绿道,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据了解,这是成都高新区举办的第二届高新绿道优跑活动。去年,首届高新绿道优跑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整个赛事赛程突破20公里,参与人数达到6000人,形成了“市民可参与、市场可进入、赛事可持续、服务可感知”的良好氛围。
“高新绿道优跑是成都高新区自创的跑步品牌赛事,我们按照‘生态+经济+健身’的策划理念,利用绿道的景观优势来设计赛道线路等,并在其中植入了文、商、旅、体等多元形态,让参赛者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区联动” 共促体育资源共享
成渝联动举措,远不止此次高新绿道优跑。日前,重庆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构建“两极一廊多点”创新格局,以提升科技创新能级为导向,全面支撑和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以此次高新绿道优跑活动为契机,成渝还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上持续发力。发布会后,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与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共同签署了《共同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体育发展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围绕建立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平台、合作联办体育赛事活动、培育推广特色体育项目以及建立人才交流机制等四个方面展开,将进一步加强双城高新体育合作交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协同发展。
如何合作?协议明确四方面内容,主要包括构建成渝双城“一赛两地”“共同办赛”等体育赛事合作互推模式;共推成渝高新区特色体育项目发展,探索“因校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的特色体育项目发展路径;加强体育人才交流,搭建“政策宣讲”“优秀案例分享”等交流平台,形成支撑成渝高新区体育合作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推进两地高新区内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互惠共享,探索体育场馆“一卡通”。
“此次高新绿道优跑活动正是成渝双城‘一赛两地’‘共同办赛’模式的有力实践,今后我们将推动更多体育赛事在成渝高新区落地,加强资源共享、模式共建,争取打造出更多精品群体赛事。”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协议框架下,成渝高新区将重点着力于探索区内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互享最低优惠,通过天府通、重庆高新区微讯、文化高新等平台,让成渝地区群众享受优惠服务。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高新绿道优跑为起点,策划、组织更多更具社会影响力的高新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双区联动’优势,推动两地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形成成渝地区创新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